作品目錄
概述 第1章 灸法的起源與發展 第一節 灸法的起源 第二節 灸法的發展 一、秦漢時期 二、魏晉時期 三、唐宋時期 四、明清時期 五、近代 第2章 灸法的特點及其適應證 第3章 灸法的基本操作 第4章 古今主要醫家的灸法理論灸法篇 第5章 艾炷灸 第6章 艾條灸 第7章 鋪灸 第8章 溫針灸 第9章 天灸 第10章 飛艾灸 第11章 其他灸 第12章 少數民族灸法臨床篇 第13章 古代灸療臨床 第14章 現代灸療臨床附篇 第15章 灸法保健 第16章 灸法的現代研究全書主要參考書目。
灸法分類
施灸溫度
有燒灼灸法和溫熱灸法。燒灼灸法是施灸溫度較高的灸法,如用艾炷直接置放皮膚上,使其燒灼,引起水泡和組織損傷(灸瘡)的化膿灸法(見艾炷灸)。藥錠灸和實按灸即直接燒灼穴位皮膚,溫度較高,也屬燒灼灸法。溫熱灸法則是施灸溫度較低、熱力溫和、不損傷皮膚組織的灸法,包括上述的艾條灸法中的懸起灸、艾炷灸法中的間接灸及電熱灸、溫灸、溫針灸等法。
電熱灸
用特制的電灸器將電能轉化為熱能或遠紅外線施用于穴位的一種灸法。隨著現代灸法的發展,常用的電灸器有吹風式和可控溫度式電灸器兩種。電熱灸也適合于其他灸法的適應癥。
溫針灸
又稱溫針。主要是利用燒燃的艾條或艾絨使針體溫度升高,其作用是以針刺為主,并借助熱力,通過針體傳入腧穴,以溫通經脈、宣行氣血。在針刺得氣后,將毫針留在穴位內適當深度,取2厘米長艾條一節,套在針柄上,從艾條下端點燃,直至艾條燃盡為止。使用溫針灸時,應該將針下的穴位附近的皮膚用阻燃物隔開,以免艾條或艾絨從針柄上掉下燒傷皮膚。也可在針柄上裝裹如棗大的艾絨(必須捏緊),從下端點燃施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