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篇以介紹馬少群治療各種病證的常規灸法及病例為主。
各病常規灸法是本書的“精華”,對專業讀者有參考意義,而且也是患者用灸自治的依據。這些常規灸法是少群先生在數十年灸治臨床中逐漸總結經驗而形成的,所以一般較之于各病例實際所用灸法,更完善,更具普遍的適用性。下篇編入的病例,主要是少群在60-70年代記錄中的部分驗案。
四、本書引用歷代著作多標以引用名
下列書名中;如重點的穴即是:《黃帝內經素問》、《黃帝內經靈樞》、《黃帝內堂經》、《針灸甲乙經》、《肘后備急方》、《魯千金要方》、《千金翼》、《外臺秘要方》、《太平圣惠方》、《銅人腧穴外針灸圖經》、《西方子明堂灸經》、《針灸資生經》、《針灸聚英》、《類經圖翼》、《循經考穴編》、《醫宗金鑒》、《針灸真髓》、《針灸臨床治療學》。
施灸操作
(1)灸療前的準備:取出溫灸盒德內筒,裝入拌好灸藥的艾絨,用手指輕輕按一按表面的艾絨(不要按實),然后將內筒放入外筒,用火點燃中央部的艾絨(并不見火苗),放置室外,過18-25分鐘后,灸盒底面觸之燙手且煙已比較少,此時便蓋上頂蓋,取回使用。要注意,預燃不夠,則施灸時艾火易滅,預燃過渡則使用時艾火不耐久。
(2)施灸:將灸盒(底面向下)隔幾層布放置在灸位上即可,以被灸者感到舒服,熱度足夠又不燙皮膚為佳。如果過熱,則增加隔布層數,若已隔多層布仍覺過熱,可用布塊罩在灸筒上面,這樣出煙和進入空氣減少,灸盒的溫度即可減低,不夠熱則減少隔布,或將頂蓋敞開片刻(但要小心不要讓筒傾倒)。
(3)注意事項:進食后不要馬上灸,不要空腹灸,其它時間均可灸,灸后宜避風寒,這樣可避免風寒邪氣乘穴道大開而侵入。在施灸后還要注意穿衣保溫。
(4)副作用:溫灸的副作用很少,只有少數患者,于灸后可見頭暈口干,咽燥,鼻出血,納呆,乏力等現象發生,上述情況應減少灸量。若施救過程中患者有些異常反應,可能屬于施救不當,如反映強烈,醫者須及時明辨酌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