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五項
乙肝表面抗原(HBsAg)
表面抗原就是過去人們經常說的“澳抗”。“澳抗”是“澳大利亞抗原”的簡稱,因為它早是在澳大利亞發現的,所以稱為“澳抗”。乙肝病毒雖然構造非常簡單,但是,它也有一個外殼。這種外殼,是一種蛋白質,它就是“表面抗原”。它的出現,標志著有乙肝病毒存在。
乙肝表面抗體(抗HBs)
乙肝病毒侵入了人體,人體就會產生抵抗它的物質。這種物質也是一種蛋白質,就稱為“抗體”。抗體對人體有保護能力。人體產生了“表面抗體”,就意味著機體對乙肝病毒產生了抵抗力。現在許多人接種了“乙肝疫苗”,于是體內也會產生“表面抗體”,檢查“表面抗體”,也會陽性。這時,你反而希望“表面抗體”好是陽性,這就標志你注射的乙肝疫苗,接種成功了,不會再被傳染上“乙肝”了。
乙肝e抗原(HBeAg)e
抗原是乙肝病毒復制的標志。它可以判定傳染性的大小。如果檢查時有e抗原陽性,就表示乙肝病毒在人體內復制活躍,血中帶毒量大,傳染性強。所以,e抗原陽性絕對不是一件好事情。
乙肝e抗體(抗HBe)
檢查時發現了e抗體,表示乙型肝炎相對好轉,給病人帶來的是一個好消息。因為它的陽性,標志著乙肝病毒的復制已經從活躍轉為相對靜止,血中帶毒量減少,傳染性也相對降低了。乙肝核心抗體(HBcAb)為曾經感染過或正在感染者都會出現的標志。核心抗體IGM是新近感染或病毒復制標志,核心抗體IgG是感染后就會產生的,對于輔助兩對半檢查有一定意義
我們該到底如何看化驗單呢
我們先了解乙型肝炎病毒的結構。我們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雞蛋,乙肝病毒的外面是一層外膜,稱為表面抗原,這一層就相當于雞蛋的蛋殼;再往內就是病毒的內膜,內膜主要是核心蛋白,這一部分就相當于雞蛋的蛋白部分,稱為核心抗原;正常情況下并不能在血液內檢測到核心抗原,只能檢測到它可以溶解的成分,稱為e抗原。
人感染乙肝病毒后,免疫細胞對上述3種產生對應的抗體,即表面抗體、核心抗體和e 抗體,這樣就構成了三對抗原和抗體,但因為血清中不能檢出核心抗原,所以臨床檢查時乙肝病毒標志物主要包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體(HBsAb)、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體(HBeAb)及乙肝病毒核心抗體(HBcAb)檢查,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乙肝兩對半”檢查。
結語:乙肝其實并不可怕,若我們都了解了乙肝五項對照表,我們就會及時了解乙肝病毒的數量、病毒的穩定性、病毒的復制速度、病毒的傳染性以及病毒是否對肝臟造成損害,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去看醫生,即使掌握我們自身的情況,能即使保養自己的肝臟,所以大家一定要學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