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推手一直是太極學習中的難點以及熱門,那么你知道太極推手道該怎么練習么?在練習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地方呢?不清楚就來看看下面的文章吧!
太極推手道在武術搏擊中始終貫穿,以柔克剛,借力制人的太極拳摔,打,拿技法。在武術搏擊中。離開即為散手,糾纏即為推手,散手展現的是,踢打技法,推手展現的是,摔拿技法。在武術搏擊中,誰摔法好,誰的勝祘就高,摔的技術含量高,打的技術含量相對要低,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個優秀的摔柔運動員,改行搞散打,用不了一年,就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散打運動員,一個優秀的散打運動員,改行搞摔柔,三,五年都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摔柔運動員。所以:太極推手道以摔拿訓練為主,兼顧踢打訓練。
摔法
太極拳稱摔法為跌法,含有自己跌倒的意思。借用對手的抗力,實現以小打大,以弱勝強的目的,培養“聽勁”的靈敏性,搭手即號準對手勁道的來龍去脈,利用勁道控制對方重心,使對方失重倒地,是太極推手道永遠追求的目標。
太極拳“欲抑先揚”的意思是,推按對方,借對方前頂之力,前捋對方,使對方前撲倒地。向左用力,借對方抗力,向右挒摔對方,前拉對方,借對方后座之力推按對方,使其向后倒地。就像拔河一樣,你拉,我拉,手一松,對方即刻倒地。
瞬間改變力量的方向,是太極拳借力制人,克敵制勝的法寶,也是太極推手道在日常訓練中隨時隨地強調,必須做到的。
擒拿
卡位準確是使用擒拿技法的關鍵,太極推手道以趙堡太極拳,活步推手訓練為基礎,趙堡太極拳,其拳架“尺寸”的設計,符合人體結構比例,規范地盤練拳架,在推手練習中“看手看肘”習慣的養成,保證了擒拿技法在實戰搏擊中使用的良好效果。
踢打
踢打是武術搏擊當中直接的打擊之法。武當趙堡太極拳,強調閃轉騰挪,步法靈活,進必閃,閃必打,彼不動,已不動,彼微動,已先動,招招式式都講究合力,以增強擊打效果。
太極推手道講究在實戰搏擊中思想意識的培養,在踢打上講究“動貴短,勁貴長,意貴遠”,所謂“動貴短”乃一觸即發,要求快速,所謂“勁貴長”要求每一拳,每一腿的擊打要具備穿透力,拳拳是重拳,腿腿有力量,方可加強打擊力度。所謂“意貴遠”,要求每一招式都有打倒對方的意識。比如,想打別人一耳光,那只是一耳光,如果一耳光想打倒對方,那么這種擊打的勁道就有連打帶摟的勁道,只有這種勁道才可能打倒對方,所以說,具備什么樣的意識,就具備什么樣的勁道。
太極推手道獨特的訓練手段,注重對練習者體能的提高,注重對練習者內在搏擊意識的培養,注重對練習者內外合一發勁能力的提升,注重對練習者摔,打,擒拿中借力技術的訓練。可以說,太極推手道在日常訓練中注重和強調的恰恰是其它拳種忽略和不具備的,這也是太極推手道戰勝對手的根本保證。
太極推手道對練習者的基本要求及修煉階梯
修其道必樹其德
武術乃國術,維護國家的榮譽,民族的尊嚴,是每個武林中人神圣的職責,刻苦練功,為國爭光是每個練武之人高的目標,承前啟后培育后人是每個練武之人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這是武林中人的共識,也是修煉太極推手道必走的光明大道和必須樹立的大德。
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也是修煉太極推手道必須具備的品德,太極推手道培養的是有文化,有修養,有抱負的武林英才,不是頭腦簡單的匹夫之勇,更不是持強凌弱,橫行鄉里的惡少。因此,教拳育人,是修煉,傳授太極推手道必須遵守的第一要則。
太極拳是我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練習者必須珍惜,熱愛它,只有熱愛,才能以苦為樂,只有以苦為樂,才能持之一恒,才能學有所成。
練習者應該明白,為學有不止之境,所得有深淺之別,在太極拳的修煉上,粗人得之則粗,細人得之則細,文人得之則精!所謂粗人得之則粗,即是不假思索,自己沒有心得,不懂發勁功能。所謂細人得之則細,即在師傳的原則下,能在細則上不斷思考,不斷有心得體會,有所發現,有所發揮。所謂文人得之則精者,蓋因太極拳原理與萬物之理雖各有所專,但理為一貫,文人一但有了心得體驗,即能匯萬物之理,融化在拳藝之中,豈能不精哉!
太極推手道進步階梯為“著熟——懂勁——階級神明”
“著熟”階段
“著熟”階段就是規范的盤練趙堡太極拳,熟練地運用趙堡太極拳常用招法,“著熟”階段是太極拳克敵制勝的基礎階段,“著熟”階段的修為,主要來源于老師的正確指導和自身的刻苦鍛煉。
“懂勁”階段
“懂勁”階段是太極拳無招打有招高級階段,此階段的修為,除了老師正確指導外,自己一定要精心揣悟,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著熟”靠老師的正確指導,認準太極拳的修煉方向,收到“入門”的效果,而“懂勁”除了老師正確指導外,“修行在個人”,精心揣悟尤為重要。在對外切磋,交流,比賽中,一定要認真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原因,不斷提高完善自身,才能真正達到無招打有招“懂勁”的高級階段。
“神明”階段
“神明”階段是太極拳無懈可擊的高境界。階級“神明”階段就是藝無止境,努力學習,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完善自身,追求無懈可擊之本身的修為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