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穴位療法
揉內關:內關穴位于手腕正中,距離腕橫紋約三橫指(三個手指并攏的寬度)處,在兩筋之間取穴。用拇指揉按,定位轉圈36次,兩手交替進行,疼痛發作時可增至200次。
點按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膝蓋邊際下三寸(相當于四個手指并攏的寬度),在脛骨和腓骨之間。以兩手拇指端部點按足三里穴,平時36次,痛時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
揉按腹部:兩手交叉,男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女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以肚臍為中心揉按腹部畫太極圖,順時針36圈,逆時針36圈;此法可止痛消脹,增進食欲。
6.運動療法
跪姿前傾:雙膝跪地,從膝蓋到腳趾都要接觸到地面,上半身保持直立,雙手自然下垂。緩慢坐下,直到體重完全壓在腳踝上,雙手自然放在膝上,保持正常呼吸。保持該姿勢約30秒,放松后再將上半身向前傾。重復做3~5次。該動作有助于消除脹氣、胃腸綜合征(如胃腸痙攣、腹瀉等),還可強化大腿肌肉。
伏地挺身:俯臥(趴在床或地板上),全身放松,前額觸碰地面,雙腿伸直,雙手彎曲與肩平放,手肘靠近身體,掌心向下。雙手支撐,抬起頭、胸部,雙腿仍接觸地面,直到感覺胸腹完全展開。保持該姿勢約10秒鐘。重復做3~5次。這能消除脹氣、解除便秘、鍛煉背肌,對脊椎矯正有一定的幫助。
站立彎膝:雙腳分開與肩同寬站立,雙手輕放膝上,身體微向前彎。深吸一口氣,吐氣時緩慢收縮腹部肌肉,讓腹部肌肉呈凹陷狀,但不要勉強用力,否則會感到不舒服。保持該姿勢5~20秒,不要憋氣,然后順勢將肺部氣體排出,放松肌肉。重復4~7次。這個動作對緩解消化不良與便秘很有幫助。
7.藥物治療效
值得提醒的是藥物的選擇非常重要,要根據自己的情況,或遵醫囑用藥,以免自己調整用藥產生不良后果。
8臨床護理及時就醫診斷是好是方法。在你面對醫師時要盡可能描述胃痛的癥狀,如怎樣的不舒服、持續多久、是持續還是陣發、疼痛的位置開始和后來是否一樣,是否有嘔吐、燒心、惡心癥狀……等等。有些人胃庝、胃酸成習慣,痛時就吃些止痛藥,酸時就吃些止酸藥,其實這是相當危險的,應該盡快找出病因去解決,否則,日后仍會發作,反復發作就可能會變成慢性萎縮性胃炎,引發嚴重后果,胃痛時盡早去看醫生,科學正規治療。愈后用心調養則可以康復,出現潰瘍重則轉變成胃癌。
總結:胃疼是現代大多數年輕人都會有的毛病之一,而且我相信大家都知道為什么會造成胃疼這個情況。可是就有許多人明明知道許多飲食習慣會造成胃損傷,也不改正,在這里希望大家好好愛惜自己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