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調和油的“出世”以來已有二十多年,因為它含有多種食用油,營養(yǎng)價值高而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如今調和油已經占據食用油大概30%的市場,隨之而來產生的問題也是越來越多,市場隨著標準不明造成的后果正在愈演愈烈。
市場之亂
名稱:哪個貴寫哪個
配料:哪個便宜哪個多
在北京的幾個大型超市記者看到,調和油是食用油市場的“大頭”之一,往往擺滿一個貨架,至少占所有食用油的四成。“調和油走得快,其次是花生油和 玉米油。”超市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現在都買調和油,不是說健康嗎?而且有便宜的也有貴的,選擇多。”
正如銷售人員所說,調和油幾乎占滿了整個價格區(qū)間:以五升桶的產品為例,調和油既有四十余元的全油品“低價”、七、八十元的中端產品,也不乏百余元的高 端產品。
記者拿起一桶5升售價79.9元的堅果調和油詢問銷售人員其中堅果的比例,銷售人員稱:“叫堅果調和油的話,就是以花生油、瓜子油為主的油。”而事實并非如此 。產品標簽的配料表顯示,這款油包含“大豆油、葵花籽油、花生油、亞麻籽油、初榨橄欖油、山茶籽油、核桃油、葡萄籽油”等8種油。按照《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中“ 各種配料應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時加入量的遞減順序一一排列”的規(guī)定,調和油中配料排得越靠前,表明當中此成分含量越高。這也就是說,這款“堅果調和油”中含量高 的,卻是與“堅果”毫不相關的大豆。無獨有偶,胡姬花花生濃香調和油的“花生油”成分排在第三位、金龍魚魚油調和油中魚油成分排在配料表中的倒數第二位。
此外,胡姬花花生濃香調和油4升售價49.9元,是該超市所有油品中廉價的,這種包含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芝麻油在內的產品價格低過其配料表中每一種單獨的油品。
記者發(fā)現,市場上多數食用調和油都是以較為廉價的“大豆油”為基油,而在配料表的后幾位油的橄欖、魚油、花生油、葵花油、堅果油等“高級油種” 往往被提到產品名中。業(yè)內人士表示,調和油定價通常遵循“就高不就低”原則,哪種油貴就按哪種油起名、定價,哪種油便宜,就在配料時多添加該種油的比例,而消費者無法 知曉其中不同油的比例,只能按照產品名稱做一個簡單區(qū)分。
“這些消費者并不清楚,還以為自己買得很值得。”業(yè)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市場上調和油產品魚龍混雜,為謀利益,不少企業(yè)在沒有產品研發(fā)能力的情況下, 自行進行調和油各油種的比例調配,更多調的是價格而不是營養(yǎng),消費者權益因此受到侵害。”
“當下的調和油市場確實還存在諸多不規(guī)范之處,不能以某種油品的名稱來歸并到調和油名稱中來,這樣容易引起誤導。”北京市糧食行業(yè)協(xié)會會長田鴻儒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