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練習方法
(一)熟練套路 明確姿勢
所謂“套路”是指太極拳的整套架式。所謂“姿勢”是指每個架式的動作結構 。初學時主要重于套路熟練,方位正確。同時適當注意姿勢的規范。經過一段時間練習后,套路已熟練,這時就必須側重于姿勢的正確,這樣才能產生內氣, 發揮健身及技擊上的效果。現分兩個方面,談談這一階段的練習方法及注意事項。?
1.動寓靜之內,靜寓動之中。練陳氏太級拳必須保持思想上的清靜,排除一切內外干擾。只有這樣才利于收斂內氣,引動鼓蕩。《拳論》說:“靜養靈根氣養神”。所謂養根的“根”,就是根本,也就是腎臟。中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根”,內藏元陰元陽,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靜則養根”,也就是說,只有在意識清凈的條件下,才能有助于腎氣的旺盛與收藏,從而使五臟健運, 內氣充沛,神得所養,動作矯健。
2.注意身法,初練太極拳,不應要求過高,操之過急,就和初學寫字一樣,能寫成橫平、豎直、點、鉤等筆劃,組合成方塊就行。初學練拳,身法上只要求頭部自然端正,立身中正,不偏不倚。步法上只要能做好弓步、虛步、開步和收步,知道方位即可,至于不可避免出現的毛病,像挑肩架肘、橫氣填胸、呼吸發喘、手足顫抖等現象,不宜深究。但運行方位、角度、順序必須絕對正確,力爭做到姿勢柔軟、大方順隨。
每天堅持練10遍左右,兩個月即可將套路練熟。這時要進一步考慮動作要求, 從頭至足,一招一勢進行糾正。在動作速度上盡量放慢,以利于揣摩思考動作的正確與否。每天堅持10遍拳,再練習一個時期,就可以通過這一階段而進入第二階段了。
(二)調整身法 周身放松
所謂“身法”,是指練拳時對周身各部位要求的原則。要調整身法,首先必須在放松上下功夫。為了使骨節松開,伸筋拔骨,可選練些動作,如“金剛搗碓”、“掩手肱拳”、“擺腳跌叉”等,但要盡量放松,不要用拙力。>>>陳氏太極拳 第二十式左六封四閉分解圖
這一階段練習,需有3至4個月時間。屆時,身法已得到調整,姿勢已基本正確, 并且隨著練習質量的提高,已有內氣活動的感覺。
(三)疏通經絡 引動內氣
經絡遍布周身,內聯臟腑,外系肌表,從而溝通人體上下表里,是調節機體和內氣運行的通道。“氣”是構成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精微物質,是極其微小的物質微粒,很難直觀察覺,只能通過人的感覺器官,根據事物的各種變化而體現它的存在。人體的氣,來源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稟賦于先天父母之精氣,二是飲食物化生的水谷之精氣,以及存在于人體內的精氣,通過脾、肺、腎三臟的生理功能綜合作用而生成。《拳論》說:“氣者,生之本,經者,氣之路,經不通則氣不行。”又說:“以吾本身自有之元氣,運行吾身”,“以氣運形, 一氣貫通”。說明氣是本身固有的本元物質,只有在經絡暢通無阻的情況下,才能引動與鼓蕩,達到一氣貫通,從而產生防病健身和技擊效果。
前面已經說過,在“調整身法,周身放松”階段后期,體內已有內氣流動的感覺,練拳也有興趣。但是這個感覺如波浪起伏,時有時無,時隱時現。經過一段時間,甚至會全然無有。這是經絡之氣通流不暢,氣機運行不利,內氣引動不力之故。因此,在這一階段練習中必須重于意念引導,在大腦意識的指揮下,以意運形,使內氣節節貫穿。如有不順之處,可以自行調整身法,以得勁為準。練習速度宜慢不宜快。一招一式要精力專注,活潑無滯。外形盡量與內氣意識保持一致。這樣進一步練習一段時間,內氣就會自然暢通,僵勁拙力也會慢慢克服,逐漸達到周身相隨,連綿不斷,內氣會按拳勢要求,產生有規律的鼓蕩,達到一氣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