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加工后流入各種餐館
上文提到的安徽老板直言,除了賣給養殖場外,經過簡單加工后的那些“地溝油”還賣給街邊大排檔以及小餐館,“他們一般一次都要到幾十斤、上百斤 ”。
惠州一位從事養殖的農戶私下向記者透露,很多養豬的人從酒樓收回潲水后,將油質部分賣給需要“地溝油”的人,僅他家所在的豬場一個月少有500斤“地 溝油”賣給收購商。“他們做‘潲水油’的利潤比養豬大多了,因為需求量大,我敢說大部分的工廠、公司用的都是‘潲水油’。因為花生油至少要10元/ 斤,兩相對比當然用‘潲水油’成本低多了。”
“地溝油”加工程序十分簡單:將收集來的“地溝油”放到大鍋中加熱,再加入某種化學原料,廢油中的殘渣和雜質就被分離出來,沉淀在鍋底,在上層 相對清澈的油便是算成品“地溝油”了。
地溝油實際上是一個泛指的概念,是人們在生活中對于各類劣質油的通稱。可分為三類
一是狹義的地溝油
即將下水道中的油膩漂浮物或者將賓館、酒樓的剩飯、剩菜(通稱泔水)經過簡單加工、提煉出的油;
二是劣質豬肉
豬內臟、豬皮加工以及提煉后產出的油;
三是用于油炸食品的油
使用次數超過規定后,再被重復使用或往其中添加一些新油后重新使用的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