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練習方法
一、 熟練套路,明確姿勢
所謂“套路”是指太極拳的整套架式。所謂“姿勢”是指每個架式的動作要求。對初學者來說,主要要求需側重于套路的熟練,方位的正確,同時適當注意姿勢的規范。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套路已達到熟練的地步,那么就必須側重于姿勢的正確。在求得姿勢的正確以及套路熟練的前提下,才能逐漸產生內氣,發揮太極拳應有的效應?,F分二個方面,談談這一階段的練習方法及注意事項:
1、對初學太極拳的學員來說,心情過往往于火熱,為了追求欲達的目的,心情過于亢奮。因此,大腦神經往往處于興奮且緊張的狀態,加上陌生的內外環境從而容易導致情態,意識上難以清凈。正因為存在這些不利因素的影響,所以我們要求從練拳開始到拳架結束時,每招每式務必做到思想上的清凈,整套拳架看起來象是做意識體操。只有這樣,才有利于收斂內氣,便利于引起鼓蕩。正如《拳譜》所說:“靜養靈根,氣養神”。所謂養根的“根”,就是根本,也就是腎臟。中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本,內臟的元陰元陽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靜則養根”也就是說,只有在意識清凈的條件下,才能有助于腎氣的旺盛與收藏,從而使五臟健運。內氣充沛,神得以養。故動作矯健。
初學拳的學員,不容易做到意識上的平靜,其根本原因大在于大腦對新的事物、條件等各方面因素不相適應,也就是不習慣,只有我們有毅力地堅持下去,持之以恒地練習,那么經過一段時期以后,就會自然而然地習慣了。就像練習鄭多燕減肥舞一樣,需要長期堅持。
2、注意身法,初學的學員不能要求太高,也不能操之過急。這就和寫字一樣,從思想上認識到豎、橫、點、鉤等筆劃,能組成方塊就行。練拳也是這樣,初學者身法上只要求,頭部自然端正,立身中正即可;從步法上,能理解虛步、出步、收步,知道方位。至于不可避免出現的毛病,象挑肩架肘,橫氣填胸,呼吸發喘,手足顫抖等現象,在此階段不宜糾,但必須加于說明。拳式套路的運行方位、角度及順序必須絕對正確,包括手和腳的位置、方向、角度都必須絕對準確,動作姿勢上向柔、順的方面力爭。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即可熟練套路,這時就可進一步考慮動作要求,從腳到頭,一招一式地糾正,同時要細心揣摩,克服急躁情緒,有表及里,認真地去理解和精心默識,不可急于求成。在動作速度上盡量放慢,以利于揣摩思考動作的正確與否。太極拳動作的準確性,和人體的經絡、骨骼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拳架只有吻合經絡和骨骼的佳受力點以后,才能算吻合“打拳架也就是站活樁”的說法,才能產生整體的合勁,才能把對方來的力通過準確受力點的動作把力往腳下傳,當力能下傳到腳的時候,就不會感到對方的力可怕了。在求得姿勢正確的情況下,通過認真練習,一段時間以后,就可以通過這一階段而進入第二階段的練習了。
二、調整身法、周身放松
所謂“身法”是指練拳時對周身各部位的要求。這個要求,是在周身放松的條件下,方能做到。所以第二階段的練習,應著重放在放松上,為了使骨關節放開,伸筋拔骨,就要有意識地去做一些動作,比如要領里面的上下對開、手掌外撐等都非常重要。這個階段也可以練習一些發力的動作,如金剛搗碓、掩手肱拳等動作。但要盡量放松,不要用拙力(即笨力氣)?!度摗分v:“一層深一層,層層妙無窮”。我們已經掌握了第一步的姿勢要求,使其達到周身放松。現將第二階段容易發生的問題和糾正方法以及具體要求簡述。
第二階段主要容易出現的問題,是以立身不正、橫氣填胸、挑肩架肘等現象為主,其產生的根本原因有兩個:一是對“放松”這個詞含義理解不夠,無法朝著“放松”這個目標去努力、去爭取;二是腿部的支撐力不足,使身體難以放松。《太極拳論》中說:身體必以端正為本,放松以周身自然為妙。也就是說套路架式的練習,身法上要以立身中正為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