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懼怕吃肉,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吃肉多會造成肥胖,會引起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一些慢性病,所以現在人對吃肉有心悸,那么科學的吃肉方法是什么呢?專家陳允斌說我們要吃肉,但要方法正確,下面一起去貴州衛視養生中看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本期嘉賓介紹
陳允斌
女,出身中醫世家,健管家,高級公共營養師,同時也是知名的人氣食療養生作家,致力于推廣中華傳統的健康飲食方式,是生活食療養生的倡導者。
科學的吃肉方法
①吃肉不宜過多
吃肉過多,不但吸收脂肪過多,容易發胖,肉類中還含有嘌呤堿,這類物質在體內代謝生成尿酸,尿酸在體內大量積聚后,容易引發痛風、骨發育不良等疾病。新研究還表明,過量吃肉會降低肌體免疫力。
②豬肉好與豆類搭配
吃豬肉時,好與豆類食物搭配,因為豆制品中含有大量卵磷脂,可以乳化血漿,使膽固醇與脂肪顆粒變小,懸浮于血漿中,不向血管壁沉積,能防止硬化斑塊的形成。
③豬肉和牛肉不能共食
從中醫的角度來考慮,豬肉酸冷、微寒,有滋膩陰寒的效果;而牛肉氣味甘溫,能補脾胃、壯腰腳。兩者一寒一溫,性能有所沖突,因此不宜同食。
④吃點骨頭有營養
以豬骨為例,其蛋白質、鈣、鎂含量不遜于豬肉。尤其難得的是,這些營養成分容易被人體吸收,很適合胃口與消化功能皆有不同程度減退的老年人食用。
⑤烹調肉食多燉少炒
采用燉肉的方法,不但可使脂肪減少30%~50%,不飽和脂肪酸增加,膽固醇含量下降,而且肉質鮮嫩柔軟,口感更好。燉湯時,不但要喝湯,也要吃肉。因為在燉湯的過程中,仍有很大一部分營養不能從組織細胞中滲出,如果僅僅喝湯而不吃肉,就會浪費這部分營養。
⑥兩套刀案衛生
有些家庭只有一套刀案,切瓜果、涼拌菜、熟食與生肉一起用,這樣很容易傳播腸道傳染病,因此好準備兩套刀案,做到生、熟分開。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貴州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吃肉的好處
貧血是原因不明疲勞癥的重要原因之一。即使那些血色素正常的女性,也容易感到自己非常疲勞。血紅細胞的壽命長達120天左右,因而血色素含量并不是反映身體是否缺鐵的近期指標。血液中的鐵蛋白含量能夠比較好地反映近期的鐵營養狀況,但更多專家認為,紅骨髓中的鐵儲量才是靈敏的鐵營養指標。
研究者們推測,人體對鐵的供應可能非常敏感,如果膳食當中的鐵數量不足,遠在血色素下降之前,身體的抗疲勞能力就開始下降。所以,女性必須特別注意自己的膳食鐵供應。
新研究發現,女性補充鐵之后,她們的體能、情緒和注意力集中程度都有所改善。澳大利亞的一項實驗中證實,育齡女性的疲勞程度在采用高鐵膳食之后顯著下降,生活質量得到有效提高。
肉類和內臟當中的血紅素鐵的吸收利用率較高,對補充鐵為有益。一般來說,肉類的顏色越紅,其中所含血紅素鐵就越多。心、肝、腎等內臟和動物血當中所含的血紅素鐵為豐富。相比之下,植物性食品中的鐵吸收效率普遍較低,而乳制品含鐵就更少了。
對于一個身材正常的年輕女性來說,每天吃100克牛肉、羊肉、瘦豬肉等紅肉對保持精力很有必要的。雞心、雞胗等動物內臟也是美味低脂的補鐵食物。如果擔心肉類當中的脂肪過多,不妨在案調方法上下功夫,選擇蒸、煮、烤、燜等方式。
相反,男性如果攝入過多的鐵,會提高心臟病、癌癥和糖尿病的發生率,通過獻血減少鐵儲備有利于預防心臟病。經常大量吃肉的男性應當對此引起足夠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