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日是立冬,過完今天我們就正式的邁入冬季了,冬天給人的感覺就一個字冷!所以我們需要不斷地補充熱量,幫助自己抵抗嚴寒,那么立冬如何養生呢?有什么好的食療方法呢?帶著這兩個問題,我們一起去下文探索一下吧!
立冬如何養生 中醫教你立冬養生法
一、起居養生
冬季之風為北風,其性寒。“寒”是冬季氣候變化的主要特點。冬在五臟應腎。 “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即所謂要補腎藏精,養精蓄銳。寒為六淫邪之一,故冬天應保暖避寒,起居宜早睡晚起。進入立冬以后,在日常起居方面,建議應該早睡晚起,讓睡眠的時間長一點,這個時候就是養陰,可以養陰經,促進體力的恢復。好是等到太陽出來以后再起床活動。
運動前要做準備活動,運動量逐漸增加,避免在嚴寒、大雪中鍛煉。中老年人冬季鍛煉若安排不當,容易引起感冒。尤其是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并發癥,故老年人對感冒切不可掉以輕心。當然在寒冷的冬季,防寒保暖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老年人,一定要注意背部的保暖,因為從中醫講背為陽腹為陰,后背有好多穴位,是太陽經從這走,如果寒風吹后背的話,對整個機體就不好。
二、運動養生
1、坐功
《遵生八箋》中原文如下: “運主陽明五氣。時配足厥陰肝風木。坐功:每日丑、寅時,正坐,一手按膝,一手挽肘,左右顧,兩手左右托三五度,吐納,叩齒,咽液。”
具體方法:每日凌晨三至七點時,正坐,左手按住膝蓋,右手搭在左肘上,上身左右扭轉回顧,接著雙手交換方位,各做三至五次,然后牙齒叩動三十六次,調息吐納,津液咽人丹田九次。
適應病癥:胸脅積滯,虛勞邪毒,腰痛不可俯仰,嗌干,面塵脫色,胸滿,嘔逆,食滯,頭痛,耳聾,面頰腫,肝逆面青,目赤腫痛,兩脅下痛引小腹,四肢滿悶,眩暈,目瞳痛等疾。
2、吹字補腎功
具體方法:撮口,唇出音。呼氣讀吹字,足五趾抓地,足心空起,兩臀自體側提起,繞長強、腎俞向前劃弧并經體前抬至與鎖骨水平,兩臂撐圓如抱球,兩手指尖相對。身體下蹲,兩臂隨之下落,呼氣盡時兩手落于膝蓋上部。下蹲時要做到身體正直。呼氣盡,隨吸氣之勢慢慢站起,兩臂自然下落垂于身體兩側,共做六次,然后調息收功。
適應病癥:可治腰膝酸軟,盜汗遺精、陽萎、早泄、子宮虛寒等腎經疾患。
3、搓腎提水功
具體方法:雙腿并攏站立,雙臂自然垂下,兩掌心貼近股骨外側,中指指尖緊貼風市穴;拔頂,舌抵上腭,卻除心中雜念。兩手掌相搓64次。手熱后兩手繞胯貼于后背,兩手內勞宮對腎俞穴,兩手同時上下摩擦64次(一上一下為一次)。然后身體往前俯,兩臂伸直向下,兩手好象在井臺上往上提水,左手上提時,腰和胯隨著上提,右手上提時,右腰右胯也隨著上提。左右手各上提64次,每天早晚各做一遍。
適應病癥:腎虛腎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