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著暖,尤其起夜要注意
老年人對環(huán)境溫度的耐受性明顯降低,在遇到寒冷刺激時,腎上腺分泌活動會增加,促使血液循環(huán)加快以抵御寒冷。但同時腎上腺分泌的激素增多會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過高的血壓會引起腦出血,加速的血流有使動脈粥樣斑塊脫落堵塞腦血管的危險。另外,冷空氣會使血管驟縮,管腔變細,如果管腔內有大量脂類沉積和硬化斑塊,則易使血液流通受阻。特別在夜里,當衣著單薄離開溫暖的被窩起夜時,這種寒冷刺激則會更明顯。所以,冬天里老人們除了應根據氣溫的變化及時增減衣物避免受涼外,起夜時更應注意保暖。
勤活動,心情愉快很重要
冬季凜冽的寒風會使多數老人選擇室內活動,運動量明顯減少。另外,冬季常因食欲大增,而飲食過量。此時,如果運動量不足會使熱能消耗減少,脂肪蓄積,導致肥胖。另外,冷暖空氣的交替也會對人們的生理、心理產生一定影響,出現情緒不穩(wěn)定,容易誘發(fā)腦血管意外。因此,在冬季老年人仍應堅持戶外鍛煉。這既可以幫助消耗多余的熱量,也可以通過豐富的文體活動,加強與他人的溝通,調整心態(tài)。但運動量不宜過大,不應大汗淋漓,以周身發(fā)熱卻尚未出汗即可。老年人活動時更應講究循序漸進,量力而行。每日晨練應安排在太陽出來后,這時氣溫會有所上升,從而避免因冷空氣刺激使血管驟縮誘發(fā)心腦血管意外。
互觀察,有新情況早就醫(yī)
患有高血壓病、高脂血癥、冠心病、糖尿病、心房纖顫等疾病者屬于腦卒中的高危人群,除需按照醫(yī)囑規(guī)律服用相應的藥物外,還應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或波利維等藥物,防止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生活中,患者和家人除了注意觀察原有疾病的癥狀外,還應注意那些新出現的癥狀,比如排出的大便顏色是否變黑(消化道出血)、刷牙時是否有出血等等,如有異常改變,應及時看醫(yī)生。另外,當突然出現反復發(fā)作性眩暈、耳鳴、耳聾、行走不穩(wěn)、言語含糊或手肩麻木時,提示血栓形成前兆,或血栓已經形成,應及時就醫(yī),以免錯過佳的治療時機。有資料表明,腦梗死在發(fā)病3~6小時內進行治療的患者,比6小時以后才得到治療的致殘率低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