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兩臂平舉
隨重心移動微小慣性,心意略后引,兩手領臂在兩腿外側微內旋略朝身后蓄引,掌指微舒,掌心轉后(轉掌心)。
隨心意后引,兩臂徐徐向前上弧形平舉于體前,與肩同高、同寬、掌心朝下,指尖向前微下垂,同時兩眼視線恢復平視(舉手臂)。
注意:平舉過程用的是掤勁。定勢時,掤勁意注于兩腕背,兩腕背微凸與兩肩峰對齊;兩肩松沉,兩肘屈墜,身體隱隱沉坐,形成對稱相開、充滿彈性的掤勁。兩臂上舉過程,好象欲把二根下端踩在腳下、上端系于手腕的橡皮筋扯起拉長。后要有“上舉之中必有沉坐”的感覺。就像練習鄭多燕減肥舞一樣,兩臂平舉也會有這樣的感覺。
四、屈腿按掌
心意前趨,意貫指肚,腰背隱隱后倚,沉肩墜肘松腕引領兩手十指漸漸向前平展,指尖略高于手腕,兩腕繼續下坐,十指自然向前上翹前撐(舉手掌)。
注意:這里用的是擠勁。力點在指肚。動作完成至十指上翹與肩沉背倚成對稱之感為度。后注力時要有“前去之中必有后撐”的擠勁和沉穩之感。
隨心氣下沉,兩腿慢慢松屈,重心下降,視線回落,兩臂略回收往斜后方坐腕翹指下落(落手掌)。
注意:這里用的是捋勁,力點在掌心。動作過程除必要的虛領頂勁和腰背隱隱回中之外,其他動作略往下松落(但未坐妥),身軀意含前趨。
重心繼續下降,松胯下坐,成馬步:同時兩掌下按至腹前,兩臂成斜圓,掌心展開朝下,指尖舒展朝前,兩眼平視,重心落于兩腿之中。
注意:此為按勁。力點在掌根。下按猶如要將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塊按入水中。定勢時,兩掌如按在身前桌上。馬步要似坐非坐,虛領頂勁要明顯,含“下按之中必有虛領”的輕靈之感。馬步高度因人而異,以舒適得力為度,一般要求大腿與地面約成45°~60°角。這個馬步預設的高度即是整套拳的“拳架高度”。
每一次動作都要按意動神隨,腰動身隨的次序(即使是十分含蓄)完成;整個起勢要做到勻速緩慢,輕靈沉著;神意勁力動作連接要流暢連續如碧波蕩漾;掤、捋、擠、按勁別分清但又要貫穿一氣,不犯丟扁之病;若要深刻體驗,可單獨練意念或練手法,然后再協調配合。只有達到“靜、松、穩、勻、緩、合、連”的要求,太極拳起勢才算較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