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肉每周別超1斤
陳君石建議大家限制紅肉(牛肉、羊肉、豬肉等)的攝入。因為紅肉可能是導致結/直腸癌的重要元兇,建議每周攝入好不要超過500克,即便吃,也要盡可能采取健康的烹飪方式,避免腌制或經過加工的肉類。比如廣東風味的咸魚,可增加鼻咽癌的發生風險。
報告中建議每餐都吃蔬菜、水果、全谷類和豆類,每天至少吃5份(至少400克)不同種類的非淀粉蔬菜和水果。將淀粉類根或塊莖食物作為主食的人,要保證攝入足夠的非淀粉蔬菜、水果和豆類。有證據表明,水果有助于預防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胃癌、肺癌等多種癌癥。
多數人的習慣是吃完飯再吃水果,其實如果顛倒一下進食順序,對減肥很有利。水果的熱量較低,先吃水果,可以增加人的飽腹感,有助于減少食量。這個方法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是適宜的,對于虛寒體質、喜熱怕涼的人來說則不太適宜。體質虛寒的人吃水果好選擇在兩餐飯之間。
防癌:果汁代替不了水果
關于水果的建議是:吃完整的水果而非喝果汁。
完整的水果對預防癌癥有充分的證據,而去渣的果汁相當于含糖飲料,因為完整的水果除了已經發現的營養素外,或許還有其他植物性化學物質對人預防癌癥有保護作用。如果非要喝果汁,那么建議將整個水果打碎不要濾渣,這樣營養素和植物性化學物質會保存在果汁里。
同時,發霉的谷類和豆類中的黃曲霉素是肝癌的致病因素,請大家盡量避免攝入。為保證每日鹽攝入量低于6克,限制攝入含鹽的加工食品,如咸魚、咸菜、熏肉、酸菜等。
此外,要特別強調的是,很多人為了節省時間或者其他原因,用膳食補充劑來代替自然食品滿足身體營養需要。比如說,食物中的番茄紅素可以預防前列腺癌,這個番茄紅素不是膠囊中的番茄紅素,一般情況下不推薦使用膳食補充劑來預防癌癥,但對某些疾病、某些人群或許是有用的。
果蔬能防癌并非因其為堿性食物
吃某些食物讓體內環境保持酸堿平衡,這種理論長期霸占著消費市場。在本次營養大會上,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葛可佑就這個理論作了解釋。
食物的酸性堿性是按照食物燃燒后所得灰分的化學性質來區分的,而血液中的酸堿度是各種代謝產物綜合平衡的結果,不是僅僅由食物燃燒后剩余的集中礦元素決定的。
對于人類來講,在長期適應膳食條件下,人體內已經建立了完整的緩沖系統和調節系統,以保障內環境的酸堿平衡。蔬菜、水果可以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是因為它們產生的熱能較低,而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元素、膳食纖維以及對健康有 益的植物化學物質,而不是所謂的堿性作用。社會上流傳的酸性食物是百病之源的說法是荒謬的,把動物性食物歸為酸性食物而一味排斥也是不妥的,只有食物多樣才能保證營養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