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馬步適度
很多人中年以后開始學習太極拳,總有一部分人因為膝關節疼痛而退出,一方面馬步不宜過低,保持在100度以上,膝關節不要超過足尖的高位馬步即可。還要注意足(腳尖)、膝、肘相對,意即膝關節與腳尖保持一致方向,以免膝關節扭曲受傷。
第六、堅持不懈
習練太極拳至少保證每周3~4次,好每天一次。堅持數年必有效果。鍛煉雖不能返老還童,但到老年后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是人人想要達到的基本的目標。
第七、重內輕外
李連杰的師傅吳彬原來是北京武術隊的總教頭,他有一句精辟的話“走內不走外”。
對于那些已經掌握基本武術動作的人,要體會身心放松的感覺,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動作姿勢上,看起來好看,不中用的花架子,無論對于防身還是健體作用不大。這也是針對現在大多數打拳的健身者的忠告。
太極拳要領
意念足而力莫發
太極講究的就是用意念去帶動全身,絕對不是用力來帶動全身。打太級的時候,要柔,用心和腦結合起來,下發指令給身體,用意念的力量讓氣行走,從而帶動身體的運動。
雙腿求虛實結合
太極的大特點就是陰陽,虛實結合。對于雙腿的力道來講,也是同樣的道理。當練太級的時候,一腿用力時,另一腿就得虛,即左腿用力則為實,而此時右腿就為虛。只有這樣,才能完整地體現太極。切忌,不能雙腿都實而踩力。
氣沉丹田順氣血
打太極的時候,注意要把氣往自己的小腹部位走,而不是指人體的外生殖器那里。當身體下沉,涵胸然后松腰,這樣氣就集于小腹部了,這個時候,再起,運動,氣往肺部走,上升的整個過程,就是順氣血的過程。
輕落雙足妨震動
太極還有一個講究,就是在運動過程中,落腳的時候,不管是哪一只腳,落下來的時候,都要輕落,不能大力,否則全破壞陰陽之勢,讓身體得到震動后,導致練太級時候的前功盡棄,因為太極講究柔靜。
上亦動則下相隨
太極講究一個律,也就是上若動的時候,下則跟著就要動,上下要結合起來,才算是一整套的動作。足動,腰動,手動,頭動,眼神跟著動,這樣,一氣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