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宗師陳金鰲是出身于太極世家,他生平素言語不多、性情耿直、剛正不阿、為人謙虛。那么,下面小編就來為你介紹一下關于太極宗師陳金鰲的生平事跡,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陳金鰲
個人簡介
陳金鰲(1899—1971),字文斗,河南省溫縣陳家溝人氏,陳氏第十八世。
武術世家
陳公生于太極世家,先輩多為名聞遐邇之太極名家高手,尤其是其祖父陳垚和三祖父陳鑫,一武一文,在陳氏后輩至今無人企及。陳垚功力深厚,冬不穿棉、夏不露體,其內力能使粘身蚊蠅隨之運動,功力收發自如,在當時方圓無人敢與其較量,其事跡在陳家溝廣為流傳。有一年去他岳父家拜年,岳父家一幫小弟兄們聽說其會拳,決定試他一下。于是就在其跪下磕頭拜年時,幾人同時從后面按住他,結果他稍加抖動,便將眾人彈出。待要離開回家時,有人不服,從后面趕上,伸手從其胯下上攬,結果被垚老從其襠下將手扣住,也未回頭,一直向前走,待后面施襲之人忍受不了喊饒,才將其松開,被扣住的一只手已發青發黑。大家這才知其厲害。三祖父陳鑫文武兼修,尤長文章,深研太極拳理,其著作《太極圖說》被奉為太極寶典,是今人研習太極理論的淵泉。陳金鰲深得兩位祖父秘傳,自幼聰穎靈悟,文武雙修,刻苦磨礪,日積月累,所得甚豐。
祖父陳垚去世后,陳金鰲師從三祖父陳鑫,年至廿歲,其拳架、器械已在村中享有很盛名,尤其精通各種器械,深得村中長輩贊許。
曾祖父陳仲甡因率村民抗擊擾民匪軍并誅殺其頭目“大頭王”而名震方圓數百里,被清政府棘封為武節將軍驍騎尉。
其父陳上元練就一對幾十斤重的鞭,功夫很好,在家鄉黃河橋一帶做生意,以養家糊口。
早年經歷
陳鑫晚年家道已衰落,為生活所迫,曾托人賣了一本拳經給蔣介石的部下,后國民政府陳漢林赴陳家溝拜訪陳鑫時,陳鑫已去世,因陳金鰲參與《太極圖說》與《三三六》拳譜的編寫過程,便邀陳去河南大學(開封)教學。1928年,陳金鰲開始在學校教授武術。據其弟子劉九功講,當時所教之人后來大都當了地方官(當時能上大學的人不多)。然好景不長,九一八之后,時適日本侵略中國,野蠻踐踏中原大地,陳金鰲與當時的許多人一樣,被迫離開家鄉,先后到漢口、寶雞、西安等地謀生,開始了顛沛流離的艱難歲月。此后他再也沒有回過生他養他的陳家溝,直至1971年在西安其侄女陳鳳英家去世。
在武漢期間,陳金鰲率劉九功等“碼頭赤手勇斗群幫”,一時傳為美談。后劉九功(1911—1995,溫縣趙堡鄉人)決心跟陳金鰲學拳,兩人雖為師徒,但因年齡相仿,不分彼此,以兄弟稱,為至交好友之一。因當時社會動蕩不安,漢口許多年青人吃喝嫖賭,風氣甚壞。陳金鰲帶領一些河南老鄉互相勉勵,潔身自好,劉九功講,于拳藝之外在老師身上得到了許多好處。
在武漢的許多河南人后來都到了陜西寶雞,陳師也于1949年受劉九功邀請去了寶雞,當時住在寶雞十里鋪。之后老人在十里鋪寒家巖蔬菜合作社上班,直至退休。在寶雞他教了一些徒弟,有劉長慶等人。
西安授業
六十年代初于寶雞退休,時西安陳氏族人陳立智、陳立清、陳堂、陳立祥、陳西照、陳金善等聚會商議,派陳立智專往迎請,懇求陳公,移居西安為諸學人授業解惑,并承諾保證為陳公養老送終,頤養天年。一時學者云集。無論習陳氏大架小架者皆向陳公求教。(陳公于陳氏大、小架皆通達)公因材施教,使西安陳氏太極拳愛好者的技術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為西安陳氏太極拳的興盛、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西安陳氏家族十九世的名家如陳全忠、陳堂、陳鳳英、陳金善等皆受過陳公指教。
外姓求學者,西安主要有劉九公、王書銘、張文治,崔玉潔、職汝壘、李樹發、潘水泉、趙玉璽、王成新,辛愛民等。其中崔玉潔先生獲訣后潛心鍛煉、沉疴盡去,現雖八十高齡,牙齒未落,舉止若壯歲。職汝壘、陳鳳英、李樹發等銘記師訓,廣傳學人,發起成立陳金鰲太極拳學會,為陳氏小架太極拳的傳播推廣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