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平均50百分可發生脂肪肝,特別40~50歲發生糖尿病者更易出現肝內脂肪沉積。其發病機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與患者血漿胰島素水平增高,血漿中未酯化脂肪酸濃度升高有關。
藥物 據統計,至少有二百多種以上的藥物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脂肪肝,如四環素、利福平、異煙肼、腎上腺皮質激素、嘌呤霉素環已胺吐根鹼以及抗生素、中樞神經系統作用藥物、睪酮類激素等。據統計,藥物性脂肪肝的發生率在所有藥物不良反應病例中居第三位。其機制較復雜,如四環素可結合到肝細胞的RNA上損害肝細胞的合成功能,使極低密度脂蛋白的前蛋白、極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合成減少,線粒體內脂肪酸的氧化作用和肝細胞攝取脂肪酸的作用均發生障礙而發生脂肪肝。
5、毒物
常見的脂肪肝毒物有四氯化碳、黃磷、異丙醇、環己胺、依米丁、砷、鉛、汞等。其發病機制較為復雜,如四氯化碳通過抑制肝內蛋白合成,降低肝內脂肪酸氧化率,使肝臟甘油三酯釋放障礙導致脂肪肝形成。而黃磷主要是導致肝內蛋白質、載脂蛋白合成障礙而使類脂質分泌減少,脂肪在肝內堆積致脂肪肝形成。異丙醇可使肝內2-磷酸甘油增加,脂肪細胞分解脂肪增多,未酯化脂肪酸進入肝臟也增多,使肝內三酰甘油合成過多,形成脂肪肝。
6、內分泌代謝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