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健康之路的時間了,我們今天的話題還是痛風,這是一種頑固病癥,疼痛起來讓人忍受不了,所以我們要請專家劉湘源來解決這個難題,首先我們要知道痛風不能吃什么,你心中有答案么?那就來健康之路說一說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本期專家介紹
劉湘源
劉湘源,男,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1968年生,湖南湘鄉籍。北京大學醫學部風濕免疫學系副主任,北醫三院風濕免疫科主任,中華風濕病學會中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醫師協會風濕免疫定期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及免疫吸附委員會常委兼副秘書長,北京醫師協會常委,北京風濕病學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評審組成員,國家考試中心命題委員會及國家新藥評審組委員。《中華風濕病學雜志》、《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醫學參考.風濕免疫頻道》和《中華臨床醫學雜志》編委及《中華醫學雜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heumatic Diseases》和《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審稿專家。
1992年畢業于廣州第一軍醫大學(現南方醫科大學),1998年獲風濕病臨床醫學博士學位,2000年和2001年分別晉升為副主任醫師和副教授,2006年和2010年分別晉升為主任醫師和教授。在國內外發表了較高水平的學術論文150余篇,其中SCI檢索15篇,主編專著5部,參與編寫專著10多部。申請和(或)完成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北京是自然科學基金及1項“十一五”軍隊醫藥衛生專項課題,參與2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獲得2項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分別為2003年的“類風濕關節炎發病機制及臨床研究”及2008年的“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發病機制、診斷及治療研究”)和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2008年的“系統性紅斑狼瘡免疫病理機制及臨床研究”)。
自大學畢業后曾在解放軍總醫院(即301醫院)風濕科工作15年,確診和治療了來自全國各地大量的疑難重癥風濕病患者,2006年特調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醫三院)組建風濕免疫科,科室發展迅速。
對常見風濕性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骨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含狼瘡腎炎)、皮肌炎/多肌炎、痛風、硬皮病、干燥綜合癥、強直性脊柱炎、白塞病和系統性血管炎(含紫癜性腎炎)等的診斷和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為眾多的患者解除了病痛,并長期與之保持聯系指導后續治療,受到廣大醫護人員和患者的好評。
痛風不能吃什么
1.保持理想體重,超重或肥胖就應該減輕體重。不過,減輕體重應循序漸進,否則容易導致酮癥或痛風急性發作。
2.碳水化合物可促進尿酸排出,患者可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米飯、饅頭、面食等。
3.蛋白質可根據體重,按照比例來攝取,1公斤體重應攝取0.8克至1克的蛋白質,并以牛奶、雞蛋為主。如果是瘦肉、雞鴨肉等,應該煮沸后去湯食用,避免吃燉肉或鹵肉。
4.少吃脂肪,因脂肪可減少尿酸排出。痛風并發高脂血癥者,脂肪攝取應控制在總熱量的20%至25%以內。
5.大量喝水,每日應該喝水2000ml至3000ml,促進尿酸排除。
6.少吃鹽,每天應該限制在2克至5克以內。
7.禁酒!酒精容易使體內乳酸堆積,對尿酸排出有抑制作用,易誘發痛風。
8.少用強烈刺激的調味品或香料。
9.限制嘌呤攝入。嘌呤是細胞核中的一種成分,只要含有細胞的食物就含有嘌呤,動物性食品中嘌呤含量較多。患者禁食內臟、骨髓、海味、發酵食物、豆類等。
10.不宜使用抑制尿酸排出的藥物。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中央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痛風偏方
偏方一、虎刺鮮根或花(干根)。
做法:煎汁用酒沖服。
功效:有清熱通絡之效。
偏方二、紅花、白芷、防風,威靈仙。
做法:酒煎服。
功效:用于緩解痛風四肢疼痛癥狀。
偏方三、鉤藤根,加燒酒適量。
做法:浸1天后分3天服完。
功效:有理氣活血止痛之功。
偏方四、鮮竹葉、白茅根。
做法:鮮竹葉和白茅根洗凈后,放入保溫杯中,以沸水沖泡30分鐘,代茶飲。
功效:有利尿、防止痛風合并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