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式太極拳一般聽過的人比較少,它也是太極拳里六大門派之一,其中有位太極宗師為和式太極拳做出了很多的貢獻。那么下面就來為你介紹一下這位和式太極宗師和兆元,一起了解一下吧!
和兆元
個人簡介
和兆元(1810-1890),字育庵,出生于一個醫林世家,其父諱彥方,精通中醫內科,善治疑難雜癥,在當地有一定影響。為使兆元公能秉承家學,振興家業,其父囑其習文學醫。和兆元十五歲時,時值清王朝后期,社會動蕩,其姐夫李棠階勸其兼習武技。1825年冬,和兆元拜于趙堡鎮一代太極拳名師陳清平門下,開始習練太極拳。因他天資聰穎,活潑機敏,有習武的天份,并且能尊師重道,勤奮好學,功夫出類拔萃,深得清萍師的賞識,成為陳清萍的入室大弟子,全面繼承了師傳太極拳理法。清末太極拳家,中國傳統太極拳六大流派之一——和式太極拳創始人。
和兆元乃河南省溫縣趙堡鎮趙堡村人,出身中醫世家。幼時受家鄉習拳之風的影響,舍棄功名,從本鎮陳清萍(溫縣趙堡鎮趙堡村人),習太極拳十載,悉心苦練,盡得真傳。之后,太極神手陳清萍之師張彥(趙堡人)云游歸鄉后,和兆元又得精心指點,悟通拳理,其功夫出類拔萃,刀、槍、劍、棍無所不精。
生平事跡
清朝末葉,和兆元保三朝元老,禮部尚書李棠階進京有功,皇清例授“武信郎”(正六品武職官員)之職。在京期間,集思廣益,廣交武林朋友,博采眾長,取武術百家之精華,通過對人體經絡、關節等生理方面的大量研究,結合《周易》、《中庸》、《理學》集醫學于一體,進一步充實拳藝理論,文武并進,相得益彰。回鄉后,向師清萍敘說心得體會,很得陳清萍青睞,夸其“聞一知十,拳藝獨得驪珠之妙”。
和兆元在原傳拳架的基礎上,修改架式中的手法、身法、步法與姿勢,大大增加技擊實用內容,并使架式更順其自然,完全符合人體生理結構,開創了太極拳“代理架”之先河(即和式太極拳)。這套拳架強調理法自然,故行功走架又稱“耍拳”。整個拳架樸實無華、勢簡徑捷,以體用一致為要求促進拳架、推手、散手三合為一,技理相合。通過朝夕盤架增強自身功夫,通過推手實踐矯正拳架,直至終用于實戰。
在京期間,和兆元曾多次隨李棠階(晚清歷任大理寺卿、禮部尚書、軍機大臣等)北上巡視,南下主考,屢遇強寇,他都能以技贏人,以德服人。和兆元許多膾炙人口的傳奇故事至今仍在趙堡鎮等地流傳。某次途經邯鄲地方,為告誡當地一山大王改邪歸正,曾顯示以蠟木桿刺槐樹之內功。因武藝出眾,威震京師武林。李棠階考翰林時的主考官體仁閣大學士祁藻聞知和兆元之功夫,即召和兆元詢及武功情況,答學太極拳于名師陳清平諸事。后承大學士以易理為其太極拳作理論充實。和兆元經鉆研學習,遂融化在拳藝實踐中。
和兆元為人正直,恨貪官污吏,平日憐老惜貧,深受江湖同道敬重。一次,他在北京街頭發現一外地賣藝女子被當地兩個惡霸糾纏,聽圍觀者說,姑娘因為父親有病,才獨自在街頭賣藝,掙錢為父看病。他便打走了惡霸,贈姑娘紋銀十兩。此事傳開,京城百姓無不交口稱贊。咸豐末年,懷慶府一帶久旱不雨, 災情嚴重,李棠階奉詔看災情,和兆元隨李前往。一路上,他保李棠階戰響馬(土匪之流)、撫饑民,深入懷慶民間,了解百姓疾苦,將真實情況上報朝廷,朝廷下詔減輕懷慶府一帶百姓賦稅,故里一帶人民深受其惠。同治二年(1863年),慈禧太后之侄、悍將勝保因子叛有功,居功自傲,縱容部下胡作非為,李棠階上書彈劾勝保,勝保下獄后,李棠階受命審理此案。
慈禧遣人求情,又許以重金,均被李拒絕。慈禧又遣人求助于和兆元,望其從中斡旋,但和兆元深恨勝保害民,不予理會,致使勝保被斬。從此,慈禧與李、和二人結下了怨隙,伺機報復。一日,慈禧慶壽,詔見李棠階夫人,閑談中,慈禧突然問 “女人大腳好還是小腳好”?李夫人哪知慈禧問話背后藏有陰謀, 隨口答道:“小腳好!“慈禧因是滿人,是大腳,于是便給李夫人 定了個欺君之罪,賜白綾三尺逼其自縊身亡。和兆元聞聽大怒, 遂大鬧皇宮,失手打死了皇宮一個護衛,也被定成死罪。后被眾大臣力保,才被削職為民,遣返故里。
1849年隨李棠階返鄉,在家鄉停留12年。在此期間,陳清萍常囑和兆元代行師之職責,傳拳授理,懲頑揚善,故和兆元對眾師弟在拳架及理論上有很大影響,因而在趙堡所傳之拳架,自和兆元后多為代理架。陳師認為確有創新發展,有獨特之處,可以自立門派,遂以"和氏太極拳"為其命名。陳師豁達之心胸深為和兆元所感動,為謝師恩,誓師曰:"和氏太極拳仍以趙堡傳承排列,標異不分宗。"師亦樂之。故繼續以趙堡地名為名,但“拳不出村”,又稱趙堡街架,直至20世紀30年代鄭伯英等在西安傳拳,流傳于世,才以和兆元姓氏為名,稱為和式太極拳。
晚年返歸故里后以研拳傳拳自娛,著有《太極拳譜》、《太極拳行功要論》等拳論。長子潤芝、次子勉芝、三子敬芝、四子慎芝及長孫和慶喜均得真傳,和潤芝兼承家傳醫術,精中醫內科,受人敬仰,人稱和潤芝大師傅,勉芝二師傅,敬芝三師傅,慎之四師傅。和敬芝才兼文武,授“文林郎”之職,曾隨李建(李棠階之子)參贊政務。又主講武陟河朔書院,著有《高手武技論》等太極拳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