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萬家燈火節目講養生的時候了,本期的專家是王鳳岐老師,他要講的話題是健脾胃方法,那么中醫該如何健脾胃呢?有什么樣的辨證方法呢?如果你脾胃不好就請一起去節目中看看吧,你有好方法也可以分享給大家!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其一、揉帶脈。
脾主運化,脾胃虛弱則會運化不力,造成身體水濕停滯。而揉帶脈則一方面健脾陽,另一方面則振奮了肚腩兩側膽經的陽氣,迅速化開了小腹內積聚的水濕。當然你要是覺得揉帶脈的力度不足的話,也可以用手握成拳來敲。順便再說一下,此法對便秘的治療也非常有效果,可以說是立竿見影!對于這一點俺可是親身體驗過的哦。堅持一段時間大便就不再粘著馬桶了。
其二、爬山。
《黃帝內經》中有一句話,叫做“谷氣通于脾”。請列位看官注意,在繁體字中,山谷的谷寫作“谷”,而谷物的谷寫作“轂”,二者不可混同!唐代醫家王冰對此的解釋是“谷空虛,脾受納故”。用現代語言來說就是爬山不僅能鍛煉筋骨,讓人汗水淋漓——這也是排除體內水濕的良法,同時還能讓人的脾通天地之氣,山谷之氣。這就是我們的古人所說的微言大義,短短的一句話就包含了極其深刻的哲理,暗合了中華文化中天人合一之思想!
其三、踮足功。
就是腳尖著地,腳后跟抬起,能抬多高抬多高。胃的經絡通過腳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間,胃經的原穴也在腳趾的關節部位。胃腸功能較弱的人,不妨經常鍛煉腳趾。你可以踮著腳尖走路,你也可以試試踮著腳尖站個十來分鐘,記住在踮腳尖時要盡可能地把腳踮得高一點,這樣效果才會好!
其四、推腹法。
關于此法,俺記得好似中里巴人和馬悅凌老師的書中都有介紹,俺就不再多說了。總之絕大部分的慢性病都通過此法來解決。人體內的三濁(廢水、廢氣、大便)都可通過此法來排除,而此三濁正是導致人生病的罪魁禍首。所以古人常說“大道至簡”,道理想通了,解決問題就容易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千千萬萬,但那就是所謂的“術”的層面的問題了!
本期嘉賓介紹
王鳳岐
王鳳岐,男,中醫內科專家,主任醫師、教授,國醫泰斗秦伯未嫡傳弟子。原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主任,衛生部中醫司教育處處長,世界針灸聯合會司庫、世界骨傷聯合會總監。從事中醫藥事業及臨床50多年,曾負責組織全國中醫專家為國家領導人進行醫療保健,應邀在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加拿大、南美等地進行學術交流及講學,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并受聘于: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臺灣中醫師會會長顧問,香港中醫師公會顧問,南美醫師協會常務副會長,中智醫師聯合會總監,馬來西亞醫學保健協會副會長等職,是大陸第一個去臺灣訪問的中醫,在港臺中醫藥界享有極高的口碑。著有《炎癥的中醫辯證》、《秦伯未醫學名著全書》等多部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中醫專著。現為中醫之家總干事,北京太申祥和太醫館館長,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方醫院知名專家。著有養生書籍《王鳳岐的養生餐桌》《王鳳岐帶你走出養生誤區》等多本中醫養生暢銷書,深受廣大讀者喜愛。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江蘇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大棗】
《本草綱目》說:“大棗氣味甘,怕年,安中,養脾氣,平胃氣,通九竅,助十二經,補少氣、少津液、和百藥,久服輕身延年。”
【蜂蜜】
《神農本草經》說:蜂蜜能“安五臟,補不足,益氣補中止痛解毒,除久病,和百藥,久服強志健身,延年益壽。”
【薏苡仁】
《本草綱目》說:“惹孩仁陽明藥也,能健脾益胃。”
【胡籮卜】
中醫認為,胡蘿卜可健胃行氣消食,凡脾虛食停、暢、食欲不振以及久痢不愈者,可做輔助食療。另外,還有些頗能健脾健胃的中藥,有空聞的時候,配上合適的食物,提一鍋美味又養人的好湯也是上佳選擇。
【黃芪】
《本草正義》曰:“黃芪,補益中土,溫養脾胃,凡中氣不振、脾土虛弱、清氣下陷者宣。”
【黨參】
味甘、性乎,功能補中益氣、益血生津,為平補保健之品,久服令人長壽。
【黃精】
味甘、性平,能補脾潤肺、補益腎精、強筋骨、鳥須發、抗衰老。
【茯苓】
味淡,功能利水滲濕、健脾補中、寧心安神。唐代藥王孫思盛扔“茯苓久服百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