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張廣中再次來到了北京養生堂視頻,前幾期跟我們講觀膚看健康,本期他講的是皮膚瘙癢怎么辦,這中情況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情況,比如蚊蟲叮咬紅腫就會出現瘙癢,那么皮膚瘙癢的原因還有哪些呢?下面就去節目中看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皮膚瘙癢的原因
1、內因:
精神緊張:過度緊張、興奮、憂郁、疲勞、焦慮、急躁以及生活環境的改變,皆可能是神經性皮炎的誘因。
皮膚溫度升高:皮膚溫度的升高或皮脂腺分泌減少,以及細胞內成分的變化,都可能引起皮膚瘙癢。
皮膚瘙癢病:可分為局限性和全身性,局限性常見的是外陰、肛周部位的皮膚瘙癢,還有頭皮的瘙癢。全身性可分為老年性,季節性等,比如到了冬天,冬季瘙癢癥較為常見。
2、外因:
氣候變化:除潮濕天氣外,冬季氣候寒冷干燥,人體皮膚也變得干澀粗糙,甚至表皮脫落,也容易使皮內神經末梢受刺激而發癢。
蚊蟲叮咬:蚊蟲叮咬可導致蟲咬性皮炎,產生瘙癢的癥狀。食物過敏:一些食物如海鮮、牛羊肉等容易成為致敏源,從而導致皮膚瘙癢。
本期嘉賓介紹
張廣中
張廣中,男,主任醫師,1968年出生,籍貫內蒙古中西醫結合碩士學位,中國性學會性傳播疾病委員會委員1986年就讀于內蒙古醫學院醫學系醫療專業,1991年畢業,獲醫學學士學位。2000年就讀于北京市中醫研究所,師從王萍主任醫師和蔡念寧主任醫師,2003年畢業,獲中西醫結合臨床專業學位。2005年考取北京大學醫學部皮膚性病學專業臨床在職博士,師從北大醫院李若瑜教授。 張廣中副主任醫師受到良好的西醫學和中醫學兩方面的教育,從事臨床工作15年,善于在臨床中利用中西醫各自的長處為患者診治疾病,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深受患者的好評。
2004年被評為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優秀黨員。2002年開始參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皮膚科重點學科和重點專科的建設工作,2006年重點專科驗收工作順利通過。參與多項國家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的Ⅱ期和Ⅲ期中藥新藥臨床研究工作。參與多項科研課題的設計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中醫皮膚科趙炳南學術流派及傳承研究、皮膚病中醫特色療法研究。課題《中醫皮膚科趙炳南學術流派及其傳承研究》被批準為“十一五”北京市中醫管理局“51510中醫藥科技創新工程”重大項目(為課題主要設計者)。
目前主持《趙炳南教授從濕論治皮膚病的經驗研究》、《清熱除濕湯、除濕丸治療皮膚病濕熱證的臨床研究》兩項課題的研究工作,為課題負責人。發表《系統性紅斑狼瘡401例發病情況分析》、《14例亞急性皮膚型紅斑狼瘡臨床分析及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養陰益氣解毒法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探討》等學術論文10余篇。擅長銀屑病、痤瘡、自身免疫性皮膚病、過敏性皮膚病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皮膚瘙癢怎么辦
偏方治療方法
1、川芎15g,桂枝、白芍、大棗、生姜、蟬蛻、炙甘草各10g,肉桂6g,蜈蚣1條(研沖)。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扶正祛邪,調和氣血。主治全身性皮膚瘙癢癥,風寒癥。
2、熟地黃、露蜂房、丹參、地膚子、苦參各100g,蟬衣、烏梢蛇各50g。將上藥共研為極細末,過120目篩后備用(裝瓶密閉)。用時,每服藥末4g,每日3次。1周為1個療程。直至痊愈止。主治皮膚瘙癢癥。
3、槐花、茜草、丹皮、紫草各20g,銀花、蚤休、白鮮皮各15g,甘草10g。每日1劑,水煎3次,前2煎分2次服,第3煎待溫后外洗。清熱解毒,涼血活血,祛瘀透疹。主治全身性皮膚瘙癢癥,風熱癥。
4、木香10g,炒棗仁20g,陳皮、大腹皮、地膚子、帶皮苓、苦參、白鮮皮、防風、荊芥各9g,浮萍6g。每日1劑,水煎服。行氣安神,散風利濕。用治各種頑固性皮膚瘙癢癥。
5、制首烏、生龍骨、生牡蠣各20g,龍眼肉、茯神、炒棗仁、當歸、秦艽各10g,蟬蛻、胡麻仁各8g,大棗4枚,炙甘草5g。水煎,每日1劑,2次服。主治皮膚瘙癢癥。
中藥治療方法
(1)內服:防風和蟬蛻具有疏風、清熱、止癢的作用,一般用于治療過敏性皮膚病。再配伍天葵子、土茯苓、白鮮皮等藥物,以增強清熱、除濕、解毒的作用。含有這些成分的如同治療藥物。
(2)外敷:將搗開、外敷,主要可以起到涼血、清熱、解毒的作用,主要用于急性無滲出的濕疹。還有就是直接涂抹含有金銀花、荷葉、蘆薈等消腫止癢、活血化瘀成分的外用中藥。
(3)濕敷:取馬齒莧煎煮20分鐘,用時取藥水濕敷患部,每日2-3次,主要用于急性滲出性濕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