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現今比較熱門的一項養生活動之一,它尤其受到縱多中老年人的喜愛,每每走在公園、廣場,總能看到有人在那專心致志的練習太極拳,那么今天小編就來為你介紹一下關于太極拳的發展歷史吧!
太極拳
【概述】
太極拳起源于中國,其動作剛柔相濟,既可技擊防身,又能增強體質、防治疾病的傳統拳術。太極拳歷史悠久,流派眾多,傳播廣泛,深受人們的喜愛。 太極拳雖然在套路、推手架式、氣動功力等方面各派有異,但都具有疏經活絡、調和氣血、營養腑臟、強筋壯骨的功效。 太極拳作為拳術之一,早期曾稱為“長拳”、“綿拳”、“十三勢”、“軟手”。至清朝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5年),山西武術家王宗岳著《太極拳論》,才確定了太極拳的名稱。“太極”一詞源出《周易·系辭》,含有至高、至極、絕對、唯一的意思。 天地之間,世界之上,萬物與機緣,無時無刻不在變化。樹木花草,山岳樓臺,看似靜止,無不在漸漸老化。俗語說,只有“變”是不變的。太極拳就是要把種種變化,在拳演練出來。動靜開合,剛柔快慢,上下左右,順逆纏繞,忽隱忽現,虛虛實實,綿綿不斷,周身一家,一動無有不動,顯時氣勢充沛,隱時煙消云散,以意帶力,到點融化于全身,做到勁斷意不斷,然后再輕輕啟動,揮灑自如。一意一念,一舉一動,隨心所欲,都在自我控制之中,以達到養生、防身的效果,這就是太極拳。
【發展簡史】
關于太極拳的起源,眾說紛紜,大致有唐朝(公元618~907年)許宣平、宋朝(公元960~1278年)張三豐、明朝(公元1368~1644年)張三豐、清朝(公元1644~1911年)陳王廷和王宗岳等幾種不同的說法。沒有充分史料可以證明太極拳是張三豐所創,但戚繼光的32勢長拳理論早于陳王廷,王宗岳的“太極拳論”原本也為陳式太極拳所缺欠。可見太極拳并非一人所創,而是前人不斷開發、總結、整理、創新、發展而來的。縱觀近、現代太極拳的發展就可見一斑,事物只有不斷發展才具有生命力。這足以說明太極拳的前天、昨天和今天,也揭示了它的明天。據中國武術史學家唐豪等考證:太極拳有兩大分支,一支傳承于武當派武術之中,秘不外傳,只有趙堡太極拳傳承于外;另一支早傳習于河南省溫縣陳家溝陳姓家族中,依次流傳給楊式、武式、吳式、孫式等太極拳流派。陳氏太極拳的創編人是陳王廷,他是一位卓有創見的武術家。
太極拳數百年來代代有傳人,綿延不絕,名手輩出,流派紛呈(分陳、楊、武、吳、孫等派)。追根溯源,它的發祥之地在河南省溫縣陳家溝。 陳家溝,位于河南省溫縣縣東清風嶺上,六百年前為常陽村。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山西澤州(今晉城)人陳卜率全家由山西洪洞縣遷居溫縣城北,立村陳卜莊 ,越二年,因嫌地勢低洼,復遷常陽。后因陳氏人丁繁衍,家傳武術在附近又大有聲望,加之村中有一條南北走向的大溝,久而久之,便易常陽舊名為陳家溝。
陳氏總結了許多拳術套路。計有五套拳、五套錘、十五紅、十五炮、紅炮錘、一百單八式長拳以及別開生面的演練方法雙人推手等。又據此理,創編了刀、槍、劍、棍、锏、雙人粘槍等武術器械套路。這些拳械套路均據太極之理,由無極至太極,由無相而生有相,由靜而生動,每個招式都分陰陽(即虛、實、柔、剛、靜、動等),形成了太極拳械的雛形,在陳氏家族中世代相傳,形成陳氏太極拳。
陳氏十四世的陳長興,在祖傳太極拳的基礎上再樹里程碑。他將陳王廷編的一至五路太極拳由博歸約,精煉歸納,創造性地形成完整套路,成為陳氏太極拳一路二路,后人稱之為“老架”,他還大膽地打破門規限制,拳傳外姓,收河北廣平府(今永年縣)楊福魁(露禪)為徒。
楊福魁藝成回鄉后,教拳于北京,因教拳需要,將師傳老架太極拳中的高難度動作逐步舍棄,后經其子孫修改定型,成為目前流行的楊氏太極拳,滿族人全佑跟楊福魁之子楊班候學得楊氏小架太極拳后,傳與其子鑒泉,在上海開辦武學,將師承太極拳修改定型成另一家,因鑒泉后從漢姓吳,故世人稱其為吳氏太極拳。
1.來源
太極拳的來源有下列3個方面:
①綜合吸收了明代名家拳法。明代武術極為盛行,出現了很多名家、專著和新拳種,太極拳就是吸取了當時各家拳法之長,特別是戚繼光的三十二勢長拳而編成的。
②結合了古代導引、吐納之術。太極拳講究意念引導氣沉丹田,講究心靜體松重在內壯,所以被稱為“內家拳”之一。
③運用了中國古代的陰陽學說和中醫經絡學說。陳式太極拳要求按經絡通路,螺旋纏繞,以意行氣,通任督二脈,練帶脈、沖脈。各式傳統太極拳也皆以陰陽五行學說來概括和解釋拳法中各種矛盾變化。
2.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太極拳發展很快,打太極拳的人遍及全國。當前,僅北京市公園、街頭和體育場就設有太極拳輔導站數百處,吸引了大批愛好者。衛生、教育、體育各部門都把太極拳列為重要項目來開展,出版了上百萬冊的太極拳書籍、掛圖。太極拳在國外,也受到普遍歡迎。歐美、東南亞、日本等國家和地區,都有太極拳活動。據不完全統計,僅美國就已有30多種太極拳書籍出版,許多國家成立了太極拳協會等團體,積極與中國進行交流活動。太極拳作為中國特有的民族體育項目,已經引起很多國際朋友的興趣和愛好。 太極拳是中華民族辯證的理論思維與武術、藝術、氣功引導術的完美結合,是高層次的人體文化。其拳理來源于《易經》、《黃帝內經》、《黃庭經》、《紀效新書》等中國傳統哲學、醫術、武術等經典著作,并在起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又吸收了道、儒、釋等文化的合理內容,故太極拳被稱為"國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