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如今已經被大多數人所認可,當然太極拳有很多的派系,其中孫式太極拳也是其中之一,孫式太極拳的太極宗師孫祿堂也是一位名人,他生平對太極拳有怎樣的認識呢?那么下面就讓小編詳細的為你介紹一下吧!
孫祿堂
個人簡介
孫祿堂(1860—1933年)名福全,字祿堂,晚號涵齋,別號活猴。河北望都縣東任疃村人,清末民初蜚聲海內外的武學大家,堪稱一代宗師,在近代武林中素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稱。
孫祿堂天資聰穎,勤奮好學,9歲喪父,家中一貧如洗,由老母撫養成人。他喜愛武術,曾拜一位江湖拳師學習少林拳術,時間雖短,但他好學苦練,練得一身好功夫。11歲時背井離鄉,去保定一家毛筆店做學徒。13歲時孫祿堂拜河北省名拳師李魁元為師,學習形意拳,同時文武兼學。兩年后,孫的武藝出類拔萃,李魁元便把他推薦給自己的師傅郭云深繼續深造。不久他便把形意拳的真功學到手。
孫祿堂然而他并不滿足,還繼續尋師學藝,到北京跟八卦掌名師,程廷華學藝,由于孫祿堂本來功底深厚,又得程師竭力指教,苦練年余,盡得八卦掌的精髓。為使他經風雨見世面,廣識神州武林各派之精華,追本求源,掙脫師法樊籬,日后自成一家,便誠懇地勸他離師門去四海訪藝。1886年春,孫祿堂只身徙步壯游南北11省,期間訪少林,朝武當,上峨嵋,聞有藝者必訪之,逢人較技未遇對手。1888年他返歸故里,同年在家鄉創辦了蒲陽拳社,廣收門徙。 孫祿堂早年精研形意拳,師從李魁元,復從郭云深,共十一年,其間又得宋世榮、車毅齋、白西園諸前輩親授,加之孫祿堂天資彌高、性情恬淡,故孫之形意拳功夫能超逸前代,功臻沖空化境。繼而孫祿堂為了研究拳與《易》之關系,又從程廷華研習八卦拳數月,多有心得,技藝精深,但絲毫無自得之意。年余后,程廷華稱贊道:“吾授徒數百,從未有天資聰慧復能專心潛學如弟者。吾與弟意氣相投,故將余技盡傳之。弟生有宿慧始能達此。
基本資料
姓名:孫祿堂 外號:活猴、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
擅長武功:太極、形意、八卦各門拳法無一不精
戰績:年輕時好斗,踢館無數從未落敗,藝成后游歷天下,無有敵手,在世名家皆為嘆服,曾信手擊昏挑戰的俄國格斗家彼得洛夫。年愈花甲時,力挫日本天皇欽命大武士板垣一雄。古稀之年,又一舉擊敗日本五名技擊高手的聯合挑戰。故在當時武林中享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之譽。
時人評曰:孫祿堂武功已至“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神乎之游刃的武學高境地,為當時武術界之領袖人物。形意、八卦名家張兆東晚年對友人曰:“以余一生所識,武功堪稱神明至圣登峰造極者,惟孫祿堂一人耳。”
人物生平
孫祿堂——武學宗師
孫祿堂天資聰穎,勤奮好學,9歲喪父,家中一貧如洗,由老母撫養成人。他喜愛武術,曾拜一位江湖拳師學習少林拳術,時間雖短,但他好學苦練,練得一身好功夫。11歲時背井離鄉,去保定一家毛筆店做學徒。13歲時孫祿堂拜河北省名拳師李魁元為師,學習形意拳,同時文武兼學。兩年后,孫的武藝出類拔萃,李魁元便把他推薦給自己的師傅郭云深繼續深造。不久他便把形意拳的真功學到手。然而他并不滿足,還繼續尋師學藝,到北京跟八卦掌名師,程廷華學藝,由于孫祿堂本來功底深厚,又得程師竭力指教,苦練年余,盡得八封掌的精髓。為使他經風雨見世面,廣識神州武林各派之精華,追本求源,掙
孫祿堂脫師法樊籬,日后自成一家,便誠懇地勸他離師門去四海訪藝。1886年春,孫祿堂只身徙步壯游南北11省,期間訪少林,朝武當,上峨嵋,聞有藝者必訪之,逢人較技未遇對手。1888年他返歸故里,同年在家鄉創辦了蒲陽拳社,廣收門徒。
先生一生以教拳為業,足跡遍祖國各地。年邁七旬,應聘為中央國術館武當門門長,嗣后為江蘇省國術館教務長。先生教學循循善誘,其弟子較者如:靳云亭、李潤如、陳微明、沙國政等,其子孫存周,其女孫劍云亦均能傳其父業。先生一生弟子眾多,遍布海內外,小女孫劍云女士是曾任孫氏太極拳研究會會長,孫氏太極拳的第二代掌門人。1915年到1932期間,孫祿堂除撰寫了《太極拳學》外、還先后著述《形意拳學》、《八卦掌學》、《拳意述真》、《八卦劍學》、《論拳術內外家之別》等重要專著和文章。1933年冬天他無疾而終,享年73歲。
家學傳承
孫公祿堂先生門子弟子遍海內,傳承至今,歷盡數代,國內傳承地區主要有東北地區、津京地區、河北定興萬縣、江浙一帶及湖北四川等地,一代二代弟子皆為各界佼佼者。
孫老家人傳承有孫存周先生、孫劍云先生;孫存周先生再傳有孫叔容、孫婉容、孫寶亨先生;劍云先生所傳有孫家后人孫偉、孫琦先生,為孫祿堂公長子孫星一先生之孫,孫偉先生今仍辛勤教學授徒,傳播孫老拳術中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