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人越來越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而體檢現在已經可以說是定期的必須做的事情了,但是體檢報告單上的數值你看的懂么?了解自己身體哪些地方出現問題了?這個如何看懂體檢報告單就讓專家韋云為我們詳細解釋吧,想了解的朋友們去貴州衛視養生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如何看懂體檢報告單
疑問一:腫瘤標志物到底查的是什么
答:查的是腫瘤但準確性還不夠
現實生活中,不少人一旦看到“腫瘤標志物”指標超過正常范圍值就嚇得不輕。那么,腫瘤標志物查的到底是什么?它的指標高低又有什么意義呢?浙醫一院腫瘤中心主任滕理送介紹,腫瘤標志物其實就是一類應用科學方法檢測到而存在于血液、細胞、組織或體液中的物質,這種物質與腫瘤有關。腫瘤標志物確實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反映腫瘤的存在,而且某些腫瘤標志物的高低還能反映腫瘤分期的早晚和腫瘤負荷的大小。但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腫瘤有非常特異的達到100%的標志物,換句話說,沒有一項腫瘤標志物能100%查出腫瘤患者。“很多腫瘤標志物特異性比較低,這樣通過這種方式來篩查某些癌癥患者有時就好比是大海撈針。”滕醫生說道。
疑問二:腫瘤標志物和癌癥關系有多大
答:有一定的關系但不能完全掛鉤
既然是查腫瘤的指標,一旦指標超常,總是會讓人特別緊張,有些人甚至一看到指標不正常就直接把自己和癌癥掛上鉤。對此,滕醫生表示,腫瘤標志物確實有預警作用,但不能作為腫瘤的主要診斷依據。
體檢時受檢者腫瘤標志物高不一定有腫瘤,其篩查意義在于提示作用。腫瘤標志物升高也可見于非腫瘤疾病:比如慢性肝炎、前列腺增生、子宮內膜異位以及服用某些藥物等都有可能干擾檢查結果。
換個角度來說,患有腫瘤,腫瘤標志物也不一定高。現在,特異性高的用于檢查肝癌的甲胎蛋白(AFP)特異性也只有70%-80%,換句話說,在所有的原發性肝癌患者中,有70%-80%左右的患者會產生腫瘤標志物超標的現象,剩下還有20%-30%的患者,指標是正常的。
滕醫生表示,腫瘤的診斷不能單獨依靠腫瘤標志物的檢查,只有持續觀察腫瘤標志物的動態變化才能作為判斷依據。比如如果之前有腫瘤相關的病史,或者在隨后的跟蹤檢查中發現腫瘤標志物持續升高,那么應提高警惕,需要進一步進行CT、B超等檢查。特別是要通過病理檢查才能明確診斷。
專家教你讀懂幾項常見腫瘤標志物
目前常用的腫瘤標志物有: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抗原125(CA125)、糖抗原153(CA153)、糖抗原199(CA199)、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等。這些標志物各自代表什么意義,我們該如何讀懂它們,滕醫生用通俗的方法為大家一一解讀。
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
正常值:0-40
針對病癥:前列腺癌
該指標主要針對男性前列腺。
排除病癥: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腎臟和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等也可能導致該值升高。
癌胚抗原(CEA)
正常值:0-5
針對病癥:腸癌(多數)、胃癌、少數乳腺癌、肺癌和膽管細胞癌
該標志物主要針對胃腸道上皮性腫瘤,尤其對腸癌的發現很有意義。約20%-40%的腸癌患者該指標異常。不過,這個指標特異性很強,一般大于10以上基本上就能定性為惡性腫瘤
本期嘉賓介紹
韋云
韋云,女,副主任醫師,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教授。從事中西醫結合治療血液免疫系統疾病十余年,臨床經驗豐富,承擔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藥預防逆轉白血病多藥耐藥臨床研究課題,對中西醫治療白血病等惡性血液疾病有其獨特見解。另外,運用中西醫結合或單純中醫治療再障、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多發性骨髓瘤、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骨髓纖維化、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等血液系統疾病以及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干燥綜合癥等免疫系統疾病具有較好療效。
1、體檢前3日內保持正常飲食,不吃過于油膩、高蛋白食品,不要飲酒,晚上應早休息,避免疲勞。
2、體檢前需禁食至少8小時,否則將影響血糖、血脂、肝功能(但飲少量的清水,送服平時服用的藥物,不會影響檢查結果。)
3、體檢前3天不要服用藥物,因為各種藥物在體內作用可能會影響到體檢的準確性。
4、按規定時間采血。遲不宜超過10:00抽血,否則太晚會由于體內生理性內分泌激素的影響,血液狀態發生變化,雖然仍是空腹采血,但檢測值容易失真(例如血糖值),失去化驗的意義。
5、為了保證體檢后您能準確的了解自己的體檢結果,請在體檢前認真填寫和核對體檢表和每張化驗單,字跡要清楚,尤其是姓名,項目要填全。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貴州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