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為什么會癡呆
老年癡呆是一種可怕的病癥,一般從發病到死亡約8~10年。由于老年性癡呆發病過程比較長,早期表現隱蔽,癥狀不明顯,家人特別容易忽視老人的一些早期癥狀,或錯誤地認為這些癥狀是老年人正常生理衰退現象,直到癥狀明顯了才去就醫,這時往往已經錯過了早期診斷和治療的好時機。
記憶力如何下降算異常
正常老年人的記憶力減退一般不會影響到以下兩方面:一、不會影響正常社會活動和生活。譬如,一位在職老年人,他可能有時燒開水時忘了,但是,工作上的重要事情不會忘;相反,如果一位退休老人,承擔著接送小孩上幼兒園的任務,但是經常忘記,就不正常了。二、可以學習一些新的知識。對不同年齡、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判斷其記憶力下降的標準不完全相同。老百姓判斷記憶力下降速度時,好根據個體縱向情況,也就是自己跟自己比,自己的現狀與過去比,同時還要參考同年齡同文化背景的老年人群的認知功能水平。
從正常到癡呆不是一天形成的。輕度認知功能損害患者表現為與年齡和受教育程度不符的記憶力減退,超過了同年齡、同文化背景的老年人記憶水平,但又達不到癡呆的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和其他認知功能相對正常。
一個正常的中年或老年人,不經意間偶爾出現丟三落四是難免的,但是事后或經人提醒一般能夠回憶起來。而癡呆患者常常不能回憶,即便提醒也不能回憶,甚至不承認自己記憶力下降。此外,如果癥狀越來越明顯,或同時還出現了其他不正常的表現,家屬一定要留意。
輕度認知功能損害是癡呆的高危人群,這種人群每年有10%~15%的病人會逐漸轉變成癡呆。通過前瞻性研究發現,輕度認知功能損害患者轉化為老年性癡呆的可能性明顯高于正常老年人群。有研究認為,由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發展為老年性癡呆的年轉歸率約占10%~15%,即3~4年后約50%,6年后約80%。而正常老年人的年轉歸率僅為1%~2%。
患老年癡呆的幾率有多大
根據宣武醫院的調查,北京地區老年人癡呆患病率60歲以上的為5.1%,隨著年齡的增加,患病率逐漸增加;有報道表明到了80歲發病率會增加到40%左右。
老年期癡呆包括幾十種疾病。老年期癡呆常見的為老年性癡呆(阿爾茨海默病)及血管性癡呆,這兩種占老年期癡呆的70%~80%,還有一些其他類型的癡呆。
老年性癡呆的確切致病原因還不清楚。從病理上看,表現為大腦萎縮,神經細胞數量減少,細胞內有神經纖維纏結形成,細胞外有淀粉樣物質沉積,這些變化影響了腦的功能,導致智力下降,生活不能自理。
血管性癡呆是由于各種原因造成的腦血管病變如多發性腦梗塞引起的腦功能損害,導致認知功能的下降。
老年癡呆有十個危險信號
1、記憶力顯著減退經常忘記普通的事情,事后也不能記起。有時他們會反復問同一個問題,但總也記不住答案,甚至會忘記自己曾問過這個問題。
2、完成日常家務變得困難常常忘記原本會做的飯菜的做法,即使能做飯,也常常會忘了剛才已經做好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