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太極拳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健身運動之一,每天清晨都能在公園等地方看到好多人在練習太極拳,太極拳的動作有很多,我們該如何去練習呢?今天小編主要向大家介紹的是如何練習楊氏太極拳攬雀尾,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楊氏太極拳攬雀尾
一、左棚式
動作:
1.兩膝微屈,兩胯根微收,身體略沉,兩掌微起,重心落于兩腿之間,成小馬步。隨著身體漸沉,右腳尖外撇60度,身隨體轉,重心漸移于右腿,屈膝坐實。隨之左腳漸起,左腳尖向右至右踝內側。與此同時,右掌隨轉體自下經腹前而上至右胸前約三個平拳,再向右向里向左抹轉一個小圈,掌心朝下;左手也同時經腹前向右弧形抄至右掌下方,隨抄隨著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右面上方。此時,兩掌相對如抱球狀,右肘稍墜略低于腕,兩臂呈弧形。眼神隨體平視,稍先于右臂領前,并要顧及雙臂。
2.右腿支持全身重量,身體微左轉,左胯根松開,左腳朝正前方邁出一步,先以腳跟著地。隨著重心移向左腿,左腳尖微朝內扣30度左右,全腳踏實,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此時的左腳尖同右腳掌心在一條直線上。當左腳跟落地,腳尖微扣,隨著弓步時,身體漸向右轉,朝正西。同時,左肘稍屈,小臂向左上弧形棚出,左掌高與肩平,不超過左膝,掌心朝右偏上,左肘與腕平微沉,肘尖與左膝齊;右掌向前而右弧形下采與胯齊,掌心朝下,坐腕,手指朝前,指節微翹。眼向前平視,眼神顧及兩掌。
要領:
1.《十三勢行功心解》曰:“切記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本書在敘述手、眼、身、法、步之動作時雖有先后,但身體各部必須同時開始和同時完成,做到協調一致。
2.分虛實,乃太極拳術第一要義。例如該式左腿前邁時,則全身皆坐于右腿,右腿為實,左腿為虛。即以坐實之腿漸漸下蹲,來控制所邁之步。邁步時,應先提起大腿,膝尖領起,小腿肌肉放松,腳跟似有探索性著地,方能避免上步時的笨重,做到“邁步似貓行”。
3.兩腿的虛實轉換,身體的左右轉動,均要以腰為軸。首先要做到松腰,松腰方能“氣沉丹田”,下盤穩固,兩腿有力而轉動靈活。同時又要求有挺拔感,在松沉中有上拔之意,才能避免塌腰或貓腰之病,立身中正。《十三勢歌》曰:“命意源頭在腰隙,變轉虛實須留意。”又曰:“刻刻留意在腰間,腹內松凈氣騰然。”習拳者不可不畢生求之。
4.此勢動作時,先以右手為主,勁點在掌緣,內含采意。左手棚出時以左手為主,勁點在肘尖,小手臂一側,橫勁,內含棚意。定勢時,兩手指方向不能散,順著指尖方向順延,似有弧形攏合之意,亦即勁力不能散。腰側之勁與兩手臂順延之勁攏合,亦即勁力要整。
二、右棚式
動作:
1.腰微左轉,左胯根微外旋內收下沉,使重心漸漸全部移于左腿,右腿自然領起,右腳經左踝內側弧形自然提起,膝尖和足尖朝前。隨轉體,左臂內旋,左肘尖向左后微下撤,掌心朝右下,移于左胸前尺許,沉腕。同時右掌由右向左經腹前弧形前抄,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左后上方,與左掌成抱球狀,兩臂呈弧形。眼神略顧及左臂后撤,即漸轉向右臂前方平視。
2.右腳向前,先以腳跟著地,隨著重心逐漸移至右腳而全部踏實。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同時,隨著弓步,身體微向右轉,右小臂向前上棚,掌心朝內,高與肩平,肘稍低于掌。左掌隨右臂向前推出,指節朝上,掌心朝外,停于右腕節下,相距約一拳,沉肘坐腕。眼神顧及右手棚出,平視前方。
要領:
1.凡弓步,所弓之膝前不超過腳尖,后則以垂直于腳跟為度,膝與足尖方向一致。后腳膝節不能挺直,也不能太曲,而應寓意于直中有松。前腿承擔約十分之七之重量,后腿承擔約十分之三之重量。前弓腳尖朝正前方,后蹬之腳尖外撇45度到80度,而全腳掌著地,橫向距離約肩寬。凡弓步,胯根需微撐開,使襠部有虛圓之感。
2.凡棚出之手,肩關節不可前探,手臂不可過于前棚,身體不可過于前撲,需做到襠沉胯落,脊節既拔且松,。然后才能氣舒勁整。
3.此勢勁點在小手臂前上側,左手助之。棚為第一防線,力出于骨,勁蓄于筋,不求皮肉堅厚,而求氣沉骨堅。棚勢如水負舟,周身彈簧,先實丹田氣,次緊頂頭懸,是為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