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發性高血壓:
中腎臟實質病變常見,約占80%左右。其中尤以各種類型的急、慢性腎小球腎炎(包括各種結締組織病所引起的腎臟病變)為多見,其次為慢性腎盂腎炎及其他先天性泌尿疲乏疾患。腎臟血管性疾患約占繼發性高血壓的12%左右,其中以腎動脈狹窄常見。
新生兒高血壓中93%為腎血管性疾患,與近年來較多地采用保留臍動脈導管引起臍動脈血栓有關。也有報道因天熱腹瀉、喪失水分過多,血液濃縮而致臍靜脈血栓引起嬰幼兒高血壓。內分泌疾患引起高血壓者多為腎上腺疾病,如皮質醇增多癥、嗜鉻細胞瘤等。
神經母細胞瘤由于瘤細胞分泌兒茶酚胺類物質,是2歲以下嬰幼兒高血壓常見的病因。心血管系統疾患中主動脈縮窄是兒童時期高血壓常見原因。大動脈炎則是國內兒童期嚴重高血壓常見的病因之一。此外,尚有神經系統疾患所致及重金屬鉛及汞中毒所致高血壓。
原發性高血壓:
發病機理尚不清楚。通過大量實驗研究及臨床觀察證實原發性高血壓與遺傳密切相關。父母一方患原發性高血壓其子女就有較大機率發生高血壓,攝入食鹽過多也易引發高血壓。
體重是影響兒童血壓的一項重要因素,高血壓患兒肥胖,降低體重常可使血壓下降。其他如交感神經興奮性過高、精神緊張、睡眠過少,由于產生過多腎上腺素及去甲腎上腺素使血壓增高,但直接引起高血壓尚缺乏肯定證據。
原發性高血壓是成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可導致腦卒中、冠心病,病死率高。至今病因不明。70年代以來國內外進行了兒童血壓流行病學的縱向研究,發現兒童在成長過程中血壓有軌跡現象,即個體血壓在一定期間內持續在相應的百分位數不變的現象,推論原發性高血壓可能從兒童時期開始,同時提出應在兒童時期進行干預,以預防或推遲高血壓的發生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