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海底針
67、頭通臂
68、轉身撇身捶
69、進步搬攔捶
70、上步攬雀尾
71、單鞭
72、云手
73、單鞭
74、高探馬
75、左穿掌
76、轉身十字蹬腳
77、摟膝打捶
78、上步攬雀尾
79、單鞭
80、下勢
81、上步七星
82、退步跨虎
83、轉身擺蓮腳
84、彎弓射虎
85、進步搬攔捶
86、如封似閉
87、十字手
88、收勢還原
陳式太極拳的通三關
太極拳身法上的“立身中正安舒”,與靜坐功、氣功的身法是一致的。練太極拳時,脊柱節節松沉,隨著動作的開合,會陰間的襠勁有上翻之意,百會穴虛領頂勁,而氣往下沉,內氣沿任督二脈自然流轉,用功日久后,可使任脈和督脈自然接通。因此,氣功中的“通三關”(尾閭關、夾背關和玉枕關),在太極拳中是不求通而自通的。
“通三關”應從自然中不求而得,不可著意追求。通了“三關”,全身有舒服融和的感覺。但不必妄求,否則極易發生流弊。在陳式太極拳中,“通三關”的練法也有特定的姿式。在這種拳勢中,任督二脈可以用意交互運接。試舉陳鑫闡明的“閃通背”一勢來加以說明,供大家參考。當頭與肩往下栽時,臀部往上一挑,則督脈由會陰起,從長強穴逆行而上,過百會以至人中,任脈接住;下行以至丹田,入會陰,是引陽入陰,繞行一周。右手從襠下向上引時,任脈即從會陰起,由丹田逆行而上,以至承漿穴,右手隨身逆轉,手到下,督脈接住,從人中逆行過前頂后頂,由啞門、大椎順行而下,復至長強,入會陰,是由陰附陽,繞行又一圈。待右足退到左足之后,右手從下上引,則督脈又自會陰經長強逆行而上,已至頭頂百會穴,其時督脈上運已半圈;待下一勢以掩手肱捶合住,則督脈由百會下至人中,任脈接住,由承漿下行以至丹田,復入會陰,是已經繞行三周。閃通背一勢,督脈上下來回三過其背。
總結:通過上文的介紹,小編相信大家對陳式太極拳88式拳譜都有所了解了吧,陳式太極拳在多年的創新與發展中出現了許多新的拳譜,每一個拳譜都是對陳式太極拳特色的概括,陳式太極拳88式拳譜也凸顯出了陳式太極拳剛柔相濟這一顯著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