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秋天了,天氣變冷。很多人不注意保暖,讓病毒找上了你。這個季節需要養生,那么本期的養生堂的話題就是如何健康養生,提到這個話題就不得不說一個人,那就是七旬老人孫樹俠,這個年紀的她還是神采飛揚,保養的很不錯,那么她是如何養生的呢?一起歡迎她上場!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如何健康養生
1、注意防寒保暖:秋季早晚氣溫變化較大,不要貪涼,夜溫低要蓋好被褥,以免受涼,日間衣著不宜過厚,以不著涼為度。適當少穿點,適當凍一下,利于提高身體的御寒能力。冬季注意衣著保暖,室內溫暖,預防寒冷侵襲,尤其注重足的保暖;但忌暴暖、過度烘烤。外出時注意手、足、頭面部防寒保溫,預防凍瘡。
2、環境舒適:室內溫度濕度要適宜;室溫保持在22-28攝氏度之間,濕度在50%-60%左右。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室內燃煤取暖要注意防止煤氣中毒。
3、睡眠充足:秋季應早睡早起,冬季早睡遲起。一般8-9小時睡眠,老人可以適當增加,如晚上睡眠不足,可堅持午睡1小時;但睡眠不宜過多。睡眠時注意防寒保暖,免受寒冷風的侵襲,引發感冒、呼吸系統等疾病。忌蒙頭入睡,應開小氣窗通風。
4、皮膚保養:保持皮膚滋潤,科學洗浴;秋初濕熱并重,注意皮膚清潔防止感染,秋冬季氣候干燥氣溫低,忌洗浴過勤、水過燙、揉搓過重,忌浴液堿性太強,否則皮膚更為干燥,易發癢、皸裂。浴后可涂擦甘油、止癢霜、潤膚露等,以保持皮膚濕潤,防止皮膚干燥、脫屑。
本期嘉賓介紹
孫樹俠
中國保健協會食物營養與安全專業委員會會長,聯合國工業組織綠色產業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蔬菜流通協會副會長,中國農業工程學會信息分會副理事長,中國糧油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保健協會營養師、健康管理師培訓首席專家。曾主持多項國家和部委的研究攻關項目,獲8項發明專利,著有20部專著及書籍。
秋季養生
早飯一碗粥晚飯一碗湯
立秋之后,是冰箱病的高發季節。不少人因為直接食用從冰箱里取出的飲料和食物,頻頻引發胃腸炎等急性病。這是由于經過炎夏的消耗,入秋后,人體的消化功能逐漸下降,腸道抗病能力也減弱,稍有不慎,就可能發生胃腸方面的不適。
因此,入秋后要格外注意飲食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飲食上,可推行“早飯一碗粥、晚飯一碗湯”,同時,大魚大肉等容易生火的食物盡量少吃,飲食結構以清淡為主。在吃海鮮和燒烤時,一定要注意新鮮度。
入秋之后,天氣干燥,容易讓人口干舌燥、鼻子出血。一些人還會感到鼻腔似煙道般干燥,一不小心還出血;喉嚨也癢癢的,頻頻干咳,有時有少量的粘液痰,卻總是咳而不爽;嘴唇一碰就干裂,痛得喝水吃飯都困難,這就是中醫常說的“秋燥”。
預防秋燥癥,首先應從精神調養、飲食調整和加強鍛煉等多方面去協調。應多吃水果和蔬菜,比如:水果可選橙子、檸檬和烏梅等,同時,還要保持心理愉快,不煩躁。
如何運動
輕松平緩量不過大
秋季早晚溫差大,氣候干燥,要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秋來清晨氣溫低,應根據戶外的氣溫變化來增減衣服,鍛煉時不宜一下脫得太多;鍛煉后切忌穿汗濕的衣服在冷風中逗留,以防身體著涼。
由于人的肌肉韌帶在氣溫下降環境中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因而極易造成肌肉、肌腱、韌帶及關節的運動損傷。因此,每次運動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