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紅糖具有諸多養生功效,本質仍是糖,在制作料理時依然跳不開調味的角色。紅糖的甜度高、風味獨特且具有增加色澤的作用,非常適合用于制作姜湯、紅糖糕這類深色的茶湯或糕點,不但可以增加香氣,使料理色澤更加紅潤誘人,更能同時增添營養與健康。
有許多注重養生的家庭已經開始以紅糖取代黃糖或白糖應用在一般烹調上,替代使用時要注意不可完全取代白糖或黃糖的份量來調味,因為白糖與黃糖甜度比紅糖低,如果添加相同份量的紅糖,做出來的味道會過甜,菜色也會過深,應適量減少份量再斟酌菜色添加。
將紅糖煮成紅糖水喝比直接吃更容易吸收其中的營養成分,且更加具有補中益氣、健脾胃、暖胃的功效,紅糖水是早期常見又實用的紅糖養生飲品。
孕婦產后失血多,體力和能量消耗大,在產后的7~10天中若喝一些紅糖水,能補充能量、增加血容量,有利于產后體力的恢復,且對產后子宮的收縮、恢復、惡露的排出以及乳汁分泌等,也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你不知道的紅糖禁忌
紅糖性味甘、溫,具有補脾暖中、活血祛瘀的作用,適應于痢疾、月經不調、痛經、產后惡露不盡、分娩腹痛等疾病患者食用。
紅糖禁忌
1、不宜長期存放后食用 紅糖中的糖蜜及水分和雜質含量均高,在存放過程中,極易受乳酸菌的侵害,在氣溫升高或受潮時,乳酸菌繁殖更快。紅糖中侵入乳酸菌后,蔗糖成分逐漸分解成葡萄糖和乳糖,然后轉化成乳酸及有機酸,使紅糖的甜度降低帶有酸味,影響食用效果。故紅糖不宜長期存放后食用。
2、不宜與竹筍同時食用 對人體易產生不利生化反應。
3、牛奶中加入紅糖,營養價值會大大降低。
4、不宜多食 糖屬酸性食物,人體的內環境呈弱堿性,大量食用糖會使體液變成中性或弱酸性,從而加速細胞老化、頭發變黃變白、性格暴躁。糖食用后還可消耗體內的鈣,引起骨骼脫鈣,骨質疏松,可以增高血脂,促使動脈硬化。此外,吃糖過多還可引起糖尿病、肥胖病、齲齒等。故吃糖不宜過多。
5、服用磺胺類藥物和碳酸氫鈉時不宜食用 糖類有使磺胺類藥物在泌尿系統形成結晶損害腎臟、碳酸氫鈉的藥效降低的作用。
6、服用退熱凈時不宜食用 退熱凈與糖可形成復合體,減少初期的吸收速度,影響藥物療效,故服退熱凈不宜食用紅糖。
女人吃紅糖能助排毒
白糖與具有民族特色的紅糖不可同日而語。紅糖含蔗糖95%左右,顏色呈暗黃色或紅棕色,是用我國傳統工藝生產的糖,現在多產于浙江、廣西、云南、貴州一帶。紅糖傳之于中醫古籍,唐《新修本草》中在“甘蔗”條下有如下記述“……取法以為砂糖,甚益人”;公元1596年,李時珍撰著的《本草綱目》中“砂糖”條下記載:砂糖“和脾緩肝”“補血、活血,通淤以及排惡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