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再生障礙性貧血
再生障礙性貧血系因骨髓造血機能減退或衰竭(發生障礙)所引起的貧血。
癥狀:這種貧血病人除有一般貧血癥狀外,常有皮下或黏膜出血現象,還有畏寒和發燒等癥狀。防治:再障的治療一般以中草藥和睪丸素為主,也可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及輸血。如療效不佳可改用藥物有苯丙酸諾龍、碳酸鋰、氧化鈷等,以刺激造血功能,對部分病人有一定效果。仍無效則考慮做脾切除,術后繼續保守治療。預防再障要定期進行體格檢查,有病情變化及早請醫生調治,不要濫用消炎藥,及時治療肝腎病、結核病等慢性病。
5.溶血性貧血
溶血性貧血系指紅細胞破壞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償不足時發生的一類貧血。
癥狀:溶血性貧血的臨床表現與溶血的緩急、程度和場所有關。
急性溶血:起病急驟,可突發寒戰、高熱、面色蒼白、腰酸背痛、氣促,乏力、煩燥,亦可出現惡心、嘔吐、腹痛等胃腸道癥狀。
慢性溶血:起病較緩慢,除乏力、蒼白、氣促、頭暈等一般性貧血常見的癥狀、體征外,可有不同程度的黃疽,脾、肝腫大,膽結石為較多見的并發癥,可發生阻塞性黃疽。下肢踝部皮膚產生潰瘍,不易愈合,常見于鐮形細胞性貧血患者。
防治:
脾切除術:脾切除適應證:a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脾切除有良好療效;b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無效時,可考慮脾切除術;其他溶血性貧血,如丙酮酸激酶缺乏,不穩定血紅蛋白病等,亦可考慮作脾切除術。
6.生理性貧血
由于正常人體血容量的增加而使血液稀釋所引起的貧血稱為生理性貧血。
癥狀:心悸、氣促、注意力不集中及腹脹等,嚴重者可發生心力衰竭。貧血的孕婦還容易發生一種稱為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疾病,在生寶寶的時候還可能出現產程延長和產后出血。
防治:生理性貧血主要是通過食物來改善。
撮食足夠的動物性食物。動物性食物中含有較多的鐵及優質蛋白。我們在選擇食物時不僅要看它的鐵含量,還要了解食物中鐵的吸收率。
選擇含維生素C多的食物。 如新 鮮的蔬菜、水果等,維生素C有促進鐵吸收的作用,每天都應該有。每周應有動物內臟如肝、腎、心等。常吃動物的血制品如豬血、雞血、鴨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