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我們并不是特別的關注疾病,除非在自己或者家人生病的時候才會去關注,所以我們缺乏對疾病的認識。而腦癱是一種嚴重的腦部疾病,每個家庭都要小心自己的孩子,那么該如何防止兒童腦癱了?本期專家王純薇做客山東養生視頻,她將為我們解決這個問題!
本期嘉賓介紹:
王純薇
北京海華醫院腦病診療中心專家,1991年畢業于中國醫科大學臨床專業,曾任全國兒童腦癱學會常務副理事,多次出國參加國際小兒神經學會并發表文章(在神經內科與精神科領域發表30余篇學術論文),有豐富的細胞專業理論知識和細胞治療臨床經驗。
如何防止兒童腦癱
懷孕前:
健康狀況不好時不要懷孕。
懷孕前對婦女進行風疹免疫。
懷孕后:
進行定期健康檢查:注意排除難產的因素,如果有高血壓、糖尿病應積極治療。
保證營養,防止早產。
避免不必要的服藥。
按預產期選擇好產院,有準備地進行安全分娩。
嬰兒出生后:
重點保護未成熟兒、窒息、重癥黃疸嬰兒,并進行必要的處理;如吸氧、進保溫箱等。腦損傷兒應建卡隨訪,定期篩查。
鼓勵母乳喂養,為嬰兒進行三聯疫苗、脊髓灰質炎、風疹或結核的免疫接種。
教育家長識別腦膜炎的早期癥狀,如發熱、頸硬、嗜睡等,一旦發現,及時治療。
發燒病兒要脫去衣服,冰水擦身,足量飲水,及時治療。
教育家長要注意為腹瀉兒童補水,如果腹瀉持續2天不止,要去醫院。
對運動發育落后,姿勢異常,哺乳不良,驚叫不睡,肌肉過軟或過硬者,應注意腦部病變。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山東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一、語言障礙。約1/3至2/3患兒有不同程度語言障礙。表現為語言發育遲緩,發音困難,構音不清,不能說成句的話,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意思,有的患兒完全失語。手足徐動型和共濟失調型患兒常伴語言障礙。痙攣性四肢癱,雙側癱患兒也常伴語言障礙。
二、、智力低下。約有2/3以上患兒智能落后,約1/4為重度智能落后,痙攣型四肢癱及強直型腦癱者智能更差。手足徐動型患兒智能嚴重低下者少見。
三、視力障礙。約25~50%的患兒伴視力障礙,常見者為眼球內斜視和屈光不正,如近視、弱視、斜視等。少數有眼震,偶為全盲。偏癱(半身不遂)患兒可有同側偏盲。視覺缺陷可影響眼、手協調功能。
四、感覺和認知異常。腦癱患兒常有觸覺、位置覺、實體覺、兩點辨別覺缺失。患兒多缺乏正確的視覺空間和立體感覺,其認知功能缺陷較為突出。患兒對復雜的圖形辨認力差,分不清物體外形與其所處空間背景的關系,對顏色的辨認力也很差。
五、口面牙功能障礙。約有25%的腦癱患兒伴有吸吮無力,吞咽咀嚼困難,口唇閉合不佳,經常流涎,有些患齲齒或牙齒發育不全,這些癥狀以手足徐動型患兒為多見。
六、情緒、行為障礙。大多數腦癱患兒有情緒或行為異常,此與腦功能受損有關。大量實驗和臨床資料表明,腦的邊緣系統特別是海馬回受損時,可引起患兒情緒異常。患兒常表現為好哭、任性、固執、孤僻、脾氣古怪、情感脆弱,易于激動,有的有快活感、情緒不穩定等,手足徐動型患兒較為常見。此外,多數腦癱患兒表現有活動過多,留意力分散,行為散亂等。偶見患兒用手猛擊頭部、下頜等自身傷害的“強迫”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