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成林是骨科專家,他在行醫過程中經常遇到老人粉碎性骨折的情況,這老人為什么那么容易造成粉碎性骨折?他說老人身體機能下降,出現骨質疏松,所以易骨折!如果你想知道他如何解說粉碎性骨折的治療就請不要錯過健康生活視頻!
粉碎性骨折怎么辦
急性期治療
粉碎性骨折就是斷骨處斷裂成幾塊,如果選用石膏固定,骨頭接上,稍有錯位,就會留下后遺癥,再說石膏并不能固定正骨,因為石膏是軟體的,只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固定而已,石膏上久了,會使關節僵硬,無法彎曲,對以后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建議用夾板體外固定復位,然后選用野生草藥外敷快速接骨,一般3天就可接上,骨頭接上時疼痛明顯減輕80%左右,再用藥保養15到20天就可痊愈。不會留下后遺癥。在治療期間,不要過多活動患肢,以免影響骨頭的愈合,忌吃含激素的藥物。
在身體及經濟條件允許情況下可考慮行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選擇合適的時機,手術后可較早活動肢體,進行功能恢復,預后較好。
四肢粉碎性骨折后期的康復治療
要求:
盡早進行系統合理的功能鍛煉,不僅能維持機體正常的生理功能水平、加快骨折愈合、防止毗鄰末受傷關節的功能障礙,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止因肌肉粘連、關節僵硬及肌肉萎縮所引起的受傷關節的永久的功能障礙,大限度地恢復患者的肢體功能,預防肢體廢用性萎縮及關節攣縮。
日常方法:
四肢骨折,尤其是關節及關節周圍骨折術后的康復,重要的是關節活動度和肌力的訓練。
早期關節活動度訓練要以被動活動為主,應掌握循序漸進的原則,有條件可使用持續被動活動機進行功能鍛煉。術后3天可開始逐步加強主動的關節活動。康復訓練要逐步加大并維持關節的大活動度,切忌小范圍快節奏活動,這樣不僅無助關節活動度的改善,而且對骨折局部也有影響。
肌力訓練:人體上下肢的功能各有側重,上肢側重于精細動作,這些功能的恢復是功能鍛煉的重點。鍛煉時要注意手指屈伸都要達到大限度,以防止手部關節僵硬粘連。 下肢的主要功能是負重,但在下肢骨折愈合前如果過度負重會造成固定物松動、折斷,所以下肢骨折的康復一定要遵循“早活動、晚負重”的原則。股四頭肌是大腿前側的一塊重要肌肉,傷后和術后如果長時間不活動很容易萎縮,而且一旦萎縮很難恢復,直接影響功能康復結果。
本期嘉賓介紹
馮成林
馮成林,打假打出名的骨科醫生,改寫“傷筋動骨100天”的骨科專家。
出身于中醫世家,畢業于第三軍醫大學,“馮氏接骨法”第十一代繼承人。1972年被選送到重慶第三軍醫大學攻讀四年西醫,畢業后分配到昆明軍區總醫院,又在上海中醫學院深造。1984年1月,轉業到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福利醫院任院長。2001年成立北京成林醫院。
粉碎性骨折吃什么好
1、和一般健康人的日常飲食相仿:選用多品種、富有各種營養的飲食就可以了。要注意使食物易于消化和吸收,慎用對呼吸道和消化道有不良刺激的辛辣品(辣椒、生蔥、芥末、胡椒)等。
2、在全身骨折癥狀明顯的時候:應給予介于正常飲食和半流質飲食之間所謂軟飯菜,供給的食物必須少含渣滓,便于咀嚼和消化,烹調時須切碎煮軟,不宜油煎、油炸。這是粉碎性骨折飲食方面的注意事項之一。
3、不能偏吃:化瘀消腫的原料是靠各種營養素,由此可知保證骨折順利愈合的關鍵就是營養。
4、忌不消化之物:食物既要營養豐富,又要容易消化及通便,忌食山芋、芋艿、糯米等易脹氣或不消化食物,宜多吃水果、蔬菜。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