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的云南養生匯的主題是腦癱,腦癱是很多家長聞之色變的可怕疾病,同時腦癱在醫學上也是一大難題,那么腦癱到底有什么樣的危害,能不能治好?現在就有請腦癱專家李季華為我們講解腦癱的危害,希望她的經驗之談可以為腦癱家庭送去福音!
本期嘉賓介紹
李季華
李季華我國腦癱科主任,專家、碩士生導師,“N神經細胞微創介入”治療體系科研組的核心成員。在近四十年的腦癱臨床、科研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小兒腦癱等神經系統疾病的研究治療中具有較深的造詣,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和地位。曾在加拿大、德國等國際腦癱病診治高級研討會上,代表中國闡述當前我國對腦癱病臨床研究的進展及防治新動態,并多次舉辦腦癱病知識專家講座,受到國內外腦癱醫學工作者的尊敬及患者家屬的贊揚。先后承擔國家醫學科學基金項目,美國CMB項目等10余項課題的研究。已發表論文一百多篇。多次受到衛生行政部門的嘉獎,在國內外小兒腦癱科醫學研究領域享有較高的聲譽。
腦癱的危害
1、運動功能障礙:運動自我控制能力差,嚴重者雙手不會抓東西,雙腳不會行走,有的甚至不會翻身、坐起,不會站立,不會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2、姿勢障礙:各種姿勢異常,姿勢的穩定性差。如 3個月仍不能頭部豎直,習慣于偏向一側,或者左右前后搖晃等。洗手時不易將拳頭掰開等。
3、智力障礙:智力正常的孩子約占有 1/4,智力輕度、中度不足的約占 1/2,重度智力不足的約占 1/4。
4、語言障礙:語言表達困難,發音不清或口吃等癥狀。
5、視聽覺障礙:以內斜視及對聲音的節奏辨別困難為多見。6牙齒發育障礙:牙齒質地疏松、易折,口面功能障礙,臉部肌肉和舌部肌肉有時痙攣或不協調收縮,咀嚼和吞咽困難,口腔閉合困難以及流口水等。
物理治療
通過增加關節活動度,調整肌張力,提高運動控制能力、協調能力、力量和耐力等來改善運動功能,增強生活自理能力。常用的技術包括:體位性治療、軟組織牽伸、調整肌張力技術、功能性主動活動強化訓練、肌力和耐力訓練、平衡和協調控制、物理因子輔助治療(理療)等等。
作業治療
作業治療主要包括手的精細功能訓練、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支具和輔助具的制作及生活環境設施的簡單改造等等。
矯形器的應用
在康復治療中常配合使用矯形器,以達到限制關節異常活動、提高穩定性、協助控制肌肉痙攣、保持肌肉長度、預防畸形、輔助改善運動功能等目的。矯形器的應用關鍵在于根據患兒的個體情況選擇佳佩帶時期和類型,因此,應由康復醫師、治療師和矯形師共同商榷決定。
言語治療
由醫師和言語治療師評定后,根據不同言語障礙類型進行治療,如下頜、口唇、舌肌、軟腭等運動控制訓練,以及理解和表達能力訓練。
心理行為治療
腦癱患兒有時伴發異常的心理行為問題,如自閉、多動、情緒不穩等癥狀。健康的家庭環境,增加與同齡兒交往,以及盡早進行心理行為干預是防治心理行為疾患的關鍵。
家庭訓練計劃
治療師應為患兒及其家長制定家庭訓練計劃。該計劃重點應放在提高功能和防止繼發殘損方面,但是對于特別嚴重的患兒,易化護理及減輕家庭負擔應是主要目標。通常包括:對患兒病情的了解以及日常生活的安排;針對性的肌力和關節活動度訓練;痙攣肌的牽伸治療;功能性主動活動的強化訓練;輔助用具如矯形器、椅子、站立架及輪椅的使用等等。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云南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