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病,是一種很常見的病癥,但是有的皮膚病是具有傳染性的,比如水痘和麻疹,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對我們的皮膚有大損傷,本期的養生一點通就請來了皮膚病專家鄒先彪為我們講解如何防治皮膚病以及皮膚病的傳染,一起看看吧!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廣西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專家介紹
鄒先彪
鄒先彪,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皮膚科主任,碩士生導師。第三軍醫大學醫療系畢業,獲學士、碩士學位,第二軍醫大學皮膚性病學專業畢業,獲博士學位。1988年至1993年在第三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皮膚性病科工作,1993年至今在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原解放軍304醫院)皮膚性病科主任。從事皮膚性病學專業20余年
鄒先彪,具有豐富的臨床診治經驗,擅長銀屑病、白癜風、尖銳濕疣、梅毒、淋病、非淋、生殖器皰疹、真菌病、疤痕疙瘩、大皰性皮膚病、紅斑狼瘡、痤瘡、腋臭微創手術等治療及皮膚病理 ,發表論文50余篇,主編著作3部,副主編1部,參編著作8部,應《家庭醫生》、《大眾健康》、《健康生活》、《自我保健》、《現代健康人》、《健康報》、《健康時報》等科普期刊和報紙的稿約發表科普文章逾百篇。接受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采訪100余次,接受國家級、北京市級的報刊采訪逾百余次。
如何防治皮膚病
1、接種疫苗。進行計劃性人工自動免疫是預防各類傳染病發生的主要環節,預防性疫苗是阻擊傳染病發生的佳積極手段,也是投資小,收效大的預防舉措。
2、注意個人衛生和防護。要保持學習、生活場所的衛生,不要堆放垃圾。飯前便后、打噴嚏、咳嗽和清潔鼻子以及外出歸來一定要按規定程序洗手,勤換、勤洗、勤曬衣服、被褥,不隨地吐痰。保持教室、宿舍內空氣流通。在呼吸道傳染病流行的季節應減少集會,少去公共場所。
3、加強鍛煉,增強免疫力。人體的各個器官、組織、細胞的新陳代謝開始旺盛起來,正是運動鍛煉的好時機,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多到郊外、戶外呼吸新鮮空氣,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體氣血暢通,筋骨舒展,增強體質。在鍛煉的時候,必須注意氣候變化,要避開晨霧風沙,要合理安排運動量,進行自我監護身體狀況等,以免對身體造成不利影響。
4、生活有規律。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規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對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當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
5、衣、食細節要注意。秋季氣候多變,乍暖還寒,若驟減衣服,極易降低人體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體極易侵入、必須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服,切不可一下子減得太多。合理安排好飲食,飲食上不宜太過辛辣,太過則助火氣,也不宜過食油膩。要減少對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煙、不喝酒,要多飲水,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宜多食些富含優質蛋白、糖類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棗、蜂蜜和新鮮蔬菜、水果等。
6、切莫諱疾忌醫。盡量減少與病患者接觸,與病人接觸時需戴多層棉紗口包,注意手的清潔和消毒。在發現身體不適,或有類似反應時要盡快診斷和治療,早發現,早治療。同時對發病的房間要及時消毒,有條件的也可以通過食醋熏蒸來進行預防。
皮膚病的種類——皮膚病種類繁多,大約有1000多種皮膚病。常見的皮膚病有銀屑病、白癜風、皰疹、酒渣鼻、膿皰瘡、化膿菌感染、疤痕、癬、魚鱗病、腋臭、青春痘、毛囊炎、斑禿、脫發、嬰兒尿布疹、雞眼、雀斑、汗皰疹、螨蟲性皮炎、濕疹、灰指甲、硬皮病、皮膚瘙癢、脫毛、黃褐斑等。
皮膚病患者應該注意的飲食
患有痤瘡、皮脂溢出癥、脂溢性皮炎、酒糟鼻,以及一些感染性皮膚病的患者,均不宜食入過多的糖和脂肪。因為這些疾病的發生多與糖代謝和脂代謝有關,多脂多糖的食物能使病情加重。
某些瘙癢性皮膚病如銀屑病、瘙癢癥等,發生瘙癢的確切原因不甚明了,但攝入刺激性食物后可刺激味覺反射弧,引起反應性血管充血,皮膚發紅,瘙癢加重,因此,此類病人應忌辣椒、蔥、蒜、姜、濃茶、咖啡、煙酒等;另外瘙癢性皮膚病應避免食用辛腥發物如海鮮、魚蝦、牛羊肉等;光感性皮膚病常常是由于服食泥螺、莧菜、油菜等,再經日光暴曬引起的皮膚急性炎癥反應,所以患者應避免食用上述食物;皰疹樣皮炎患者,則要忌食海帶、紫菜等含碘豐富的食物;長期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的皮膚病患者,要禁食腌制品,提倡低鹽飲食,以減少激素引起水鈉潴留的副作用。
如發生食物過敏,輕者全身出現皮疹、瘙癢、哮喘,重者引起劇烈的腹痛、嘔吐、腹瀉,甚至引起休克,危及生命。具體應忌哪些食物,要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通常,我們采取的是食物記錄法來尋找致敏原。食物排除法就是先吃已知不過敏的清淡食物3周,然后每4—5天增加一種食物,吃了哪種食物發生過敏癥狀,即可證實是由它引起的。食物記錄法就是將所吃食物的種類、時間,與過敏癥狀發生的關系做詳細的記錄,通過分析來確定致敏原。一般要注意癥狀發生前12— 24小時內的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