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的身體素質越來越差,腫瘤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居住的環境越來越差,還有吸煙、酗酒人群也在增多,那么現在的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到底如何呢?本期健康早班車請來了嘉賓周純武為我們講解惡性腫瘤的發病率,一起看看吧!
本期嘉賓介紹
周純武
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影像診斷科科室主任)
1978年畢業于中國醫科大學。熟練掌握各種影像檢查手段及診斷技術,對常見腫瘤及一些疑難疾病的診斷及鑒別診斷具有豐富的經驗,尤其擅長消化系統腫瘤的影像診斷及鑒別診斷。參加并完成中美合作項目林縣現場的食管癌研究工作,負責和參加完成國家“九五”、“十五”和“八六三”等攻關課題任務。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參加著書5篇。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惡性腫瘤流行趨勢分析及預防研究”建立了我國覆蓋范圍、時間跨度長的人群惡性腫瘤發病死亡監測系統,歷時近30年、覆蓋400萬城市居民,共獲得連續20年、59惡性腫瘤、520萬例發病死亡的。
據及流行趨勢參數。這項研究描述了我國城市在經濟轉型期惡性腫瘤總體發病率快速升高的趨勢,提出“人口老齡化是導致惡性腫瘤總體發病率上升的主導因素”這一結論;對惡性腫瘤的流行趨勢作出預測,推測出城市人口未來10年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及癌譜變化規律,提出“我國當前常見癌譜兼具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癌譜的雙重特征”;揭示出“惡性腫瘤發病率20年間升高約50%,但同期5年總體生存率提高了80%”這個客觀現實,
評估近20年惡性腫瘤的防治效果提供了統計學依據。此外,該項研究還在國際上首次發現新的乳腺癌家系基因突變位點,建立了篩選散發乳腺癌易感人群的基因擬合模型;首次提出了我國乳腺癌三級預防的基本模式,即社區腫瘤預防宣教(一級預防)、高危人群篩查早診(二級預防)、臨床干預實驗(三級預防)為一體的綜合性腫瘤防治體系,為我國制定長遠的腫瘤防治戰略提供了理論依據,使我國的腫瘤流行病學研究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研究表明:65歲以上人群是腫瘤發病的高峰人群。根據對1981-2000年天津市400萬城市人口腫瘤發病及死亡的資料分析發現,20年間惡性腫瘤新發病人數年均增長3.3%;發病率由177/10萬增加到245/10萬,20年累計上升45.35%。這期間天津市人口的平均年齡增長了7歲, 而65歲以上老齡人口比重也由5.75%上升到12.62%。在眾多影響惡性腫瘤發病率因素中,年齡結構的變化對腫瘤發病率的變化有決定作用。
研究表明,平均年齡每增加1歲,惡性腫瘤發病率上升約11.44/10萬。人口老齡化與惡性腫瘤發病率變化趨勢變化一致,是導致惡性腫瘤發病率上升的決定性因素。從不同年齡人群腫瘤發病構成中,65歲以上的老齡人群,腫瘤發病率所占比重大,約為55.36%,分析表明腫瘤發病率的上升取決于老年人群。老年人群腫瘤發病率的上升導致全人群腫瘤發病率的上升。
惡性腫瘤的危害
(1)阻塞和壓迫:這一點和良性的腫瘤相似,不過惡性腫瘤的阻塞壓迫發展迅速,程度也高,如食管癌腫可以堵塞食管,造成病人吞咽困難。
(2)破壞所在器官的結構和功能:如肝癌由于肝細胞破壞和肝內膽管阻塞,可經起全身性黃疸。
(3)侵襲破壞鄰近器官:如食管癌可穿透食管壁,侵犯食管前面的氣管,形成食管-氣管瘺;吞咽時,食物落入氣管內,引起咽下性肺炎。
(4)壞死、出血、感染:惡性腫瘤生長迅速,癌組織常常因為供血不足而發生壞死,如果癌變組織侵犯血管,可引起出血,如鼻咽癌病人往往有鼻衄(即鼻出血);肺癌病人常常合并肺部感染。
(5)疼痛:由于癌組織壓迫或侵犯神經,可引起相應部位的疼痛,如晚期肝癌、胃癌都有劇烈疼痛。另外,癌癥繼發感染后,也可以引起疼痛。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中央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