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式太極刀介紹
楊式太極刀又稱十三勢刀,是楊家太極拳械中的器械之一,它是以太極拳的方法、要求、風格、特點和應用來進行培訓的刀術。該刀法刀式不多,但式式均能衫,化人攻人尤為神妙,有砍、剁、_戳、劃、刮、撩、扎、捋、劈、纏、扇、攔、滑等十三字塊和砍剁、刺扎、戳豁、撩腕八種刀訣。楊式太極刀保持了刀術套路矯健,勇猛的特色,但又剛中寓柔,柔中寓剛,其動作速度柔和平穩,行云流水,動作勁力內勁飽滿,剛柔相濟,動作氣勢中正舒展,敏捷輕靈,動作銜接進退相隨,開合相接,適合大眾學練和養生健身的需要,符合競賽的規范化要求。
楊式太極刀和太極劍一樣,是由太極拳發展而來的,具有太極拳練習的一般特點和要求。但是,太極刀和太極劍也有區別,如“劍重輕靈,刀求穩重“,“刀如猛虎,劍似飛鳳”,“刀走黑,劍走青”(即剛猛與輕靈之別)等說法。太極刀較為威猛,而太極劍更顯瀟灑,在手法和運用方面也有區別。如太極刀與太極拳、劍的運動,都是圈,而刀法運行的圈,“纏頭過腦”為其突出特點。纏頭刀,即手舉過頭,刀尖下垂,刀背從肩外貼脊背向身后纏繞。
過腦刀是舉刀高過頭,或轉身,或轉刀,使刀從頭頂繞過,但刀背不貼脊背。纏頭過腦,攻防兼備,配合腰功,能使出幾倍于手臂的力量。和太極劍相比,太極刀作為健身和陶冶性格的手段,不如太極劍那么普及,但其技擊威力較強,在冷兵器時代,刀的運用比劍廣泛,故而為習武之重要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