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已經立秋了,那么冬天還會遠么,本期的萬家燈火將會跟大家一起分享冬季養生之道,同時本節目還請來了沈邵功老中醫為我們講解冬季如何養生,同時他還帶來了沈氏祖傳的冬季養生方,還等什么,一起去看看吧!
本期嘉賓介紹:
沈邵功
沈紹功,男,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40余年來一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從事醫療、科研、教學及管理工作,曾任急診科主任,基礎研究所副所長等職。現為中國中醫研究院基礎所胸痹急癥研究室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胸痹急癥協作組組長,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提倡中醫治療應序列化(氣、血、痰、瘀證治)、多元化(藥療、食療、體療……)、客觀化(主癥、舌象、脈象),重視療效。在醫療、科研、教學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擅長治療冠心病、高血壓、腫瘤、糖尿病、腦血管疾病、不孕不育以及婦科經、孕、產、乳等疾病。現在如今被邀請致北京德勝門中醫腫瘤研究治療中心出診,目的就是為了幫助更多的患者。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江蘇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冬季養生
進“點”補
冬季人們為了抗寒,便開始進補了,但是補也要因時而異。冬天屬水,而人體的腎亦屬水,到了冬季,腎較易受到傷害,故而冬季應以補腎為宜。五味中咸是入腎的,而甘是克腎的,能夠了解這個理論,在冬季進補時就可以有一些選擇。
冬季進補包括食補和藥補兩類。食補方法因人因地而異,一般偏虛的人,可選羊肉、雞肉、狗肉等。氣血雙虧的人,可用鵝肉、鴨肉、烏雞等。對于不宜生冷又不宜食燥熱的人,可選用枸杞子、紅棗、核桃肉、黑芝麻、木耳等。
藥補則一定要遵醫囑,一人一法,切不可不顧實際情況,全家上下齊進補。冬令進補時,為使腸胃有個適應過程,好先做引補,就是打基礎的意思。一般來說,可先選用燉牛肉紅棗、花生仁加紅糖,也可煮些生姜大棗牛肉湯來吃,用以調整脾胃功能。
出“點”汗
冬季預防寒冷侵襲是必要的。但也不可暴暖,尤其不能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這樣“暖”是達到了,但是“暖”過頭了,反而容易引發病癥。冬季養生要適當動筋骨,出點汗,這樣才能強身體。
水熱所迫,汗出淋漓,很易感寒生病。北方冬季一周洗澡一次是比較合適的,南方冬季3天洗澡一次較合適。至于鍛煉身體要動靜結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為度,汗多有悖于冬季伏藏之道。
喝“點”粥
冬季養生宜多食熱粥,常吃此類粥具有增加熱量和營養功能。晨起服熱粥,晚餐宜節食,以養胃氣。特別是糯米紅棗粥、八寶粥、小米粥等適宜。此外,還可常食可安神養心的桂圓粥、芝麻粥、消食化痰的蘿卜粥、胡桃粥、健脾養胃的茯苓粥、益氣的大棗粥、潤肺的銀耳粥,和胃理腸的鯽魚粥等。
調“點”神
冬天寒冷,易使人身心處于低落狀態,感到壓抑。要改變情緒低落的好方法就是活動,當然要因人而異,根據自身健康狀況選擇一些諸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強度不等的體育活動,這些都是消除冬季煩悶、調養精神的良藥。
早“點”睡
古人主張人們要“早臥遲起”。唐代醫學家孫思邈說:“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歸,冒犯寒威。”因此冬季養生要保證充足的睡眠;立冬后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要注意保暖,多曬太陽,外出注意防寒,減少冷空氣對身體的刺激
通“點”風
冬季天冷,有些人喜歡緊閉門窗或蒙頭入睡,這是很不好的習慣。因為冬季室內空氣污染程度比室外要嚴重數十倍,人們應注意經常開門窗通風換氣,以清潔空氣、健腦提神。除了白天要開啟門窗,讓空氣對流外,晚上也應開小氣窗通風。
護“點”腳
冬季健腳即健身。人們必須經常保持腳的清潔干燥,襪子勤洗勤換,每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有條件的話好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早晚堅持搓揉腳心,以促進血液循環。此外,選一雙舒適、暖和輕便、吸濕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用心護“點”腳,冬季養生才能事半功倍。
飲“點”茶
茶是人的佳飲料之一,含有人體需要的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別是綠茶還能防癌抗癌,對人體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長期從事電腦工作的人更應常飲茶。但是胃病患者或是貧血服藥者不宜喝茶,尤其是濃茶。
多“點”水
眾所周知,夏天活動大、出汗多,為了防止脫水和中暑,人們要及時補充水分。有些人可能認為,冬天人的活動減少,而且一般來說也不會感到口渴,因此不太需要喝水,這種認識其實是錯誤的。維持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正常運作仍然需要水分滋養,這樣才能保證人體正常的運轉。冬季一般每日補水應不少于2000~3000毫升。
冬季養生粥
1、甜漿粥
大米50克洗凈與新鮮豆漿500克同煮粥,加白糖少許,可供早晚餐溫熱服食。大豆有寬中益氣,利大腸,潤澤肌膚的功效,豆漿的營養價值更為豐富,并易消化吸收。
本粥除起潤膚的作用外,對體虛久嗽、便秘等癥亦有良效。
2、番薯粥
取番薯100克洗凈切小塊,與粳米150克及適量水同煮成粥,作早晚餐食用。
番薯是人們常食之佳蔬。《綱目拾遺》載,番薯可“補中、和血、肥五臟”。中醫認為,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能將水谷化生為氣血,滋養榮潤面部肌膚,使人容光煥發。
本粥便據其健脾胃,和氣血之功,來達到潤膚悅色之效果。
3、燕麥粥
蒸麥50克同適量水煮成粥。可供早晚餐食用。
燕麥又叫油麥、裸燕麥,性味甘平,是一種高蛋白食品,其補虛健脾營養價值很高。常食此粥,對保持皮膚彈性和抑制老年斑形成有顯著效果。
4、脊肉粥
取脊肉50克洗凈切小塊,用少許油炒后與粳米50克、適量水同煮成粥,加食鹽少許調味,早晚空腹食用。
豬肉補腎液,充胃汁,滋肝陰,潤肌膚,利二便,止消渴,起洭羸。豬脊肉的特點是色白面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B1、B2等多種具有美容作用的營養成分。
本粥除體虛面色不悅之人食外,平素健康之人常喝此粥,有防皺除皺的作用。
5、胡桃粥
取胡桃5個取仁略搗,同粳米100克煮成粥,加紅糖少許拌勻,早晚空腹食用。
本粥通過補骨益肺健脾而使氣血充盛,潤燥生津,肌膚潤澤,形體健美,烏須黑發。故常食此粥不僅有潤膚之功,且有排石之能,但大便溏薄者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