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癌癥,我們有很多的不理解,也有很多的誤區,平時生活中我們要如何預防癌癥的發生?癌癥認識誤區你知道有哪些嗎?在本期的cctv2健康早班車節目中,我們請來了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研究所副主任醫師蔡建強教授,請他為我們講解日常癌癥的誤區都有哪些!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中央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蔡建強
男,40歲,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研究所副主任醫師。1985年畢業于白求恩醫科大學,畢業后在醫科院腫瘤醫院腹部腫瘤外科工作至今。 1992年晉升為主治醫師;1998年晉升為副主任醫師。1994-1995年在德國海涅大學外科醫療中心學習;2000-2001年在日本熊本大學醫學部附屬第一外科從事肝癌外科治療的臨床研究。
在腹部腫瘤外科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對肝癌外科治療的手術方式有更深入的研究。參加肝臟海綿狀血管瘤治療的臨床研究,獲醫科院醫療進步二等獎,參加低位直腸癌保肛治療的臨床研究,獲醫科院醫療進步三等獎,二次獲全國中青年優秀論文獎。承擔"九五"國家攻關課題"原發性肝癌介入治療與外科治療的對比研究"工作。已先后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
癌癥認識誤區
●誤區一:
癌癥僅僅是健康問題
近日醫學報告指出,我國目前每分鐘就有6個人被確診為癌癥,這個速度觸目驚心。如此高的發病率,與目前人口老齡化,城市工業化,農村城市化,與之相伴隨的環境污染、空氣污染,還有不良生活方式都有關??梢哉f,癌癥已經不是個人的健康問題,更愈加成為社會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共同抗癌。
●誤區二:
癌癥是老年疾病
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覺得癌癥離自己很遠,認為那是老年人才會得的病,仗著年輕體壯,抽煙、喝酒、熬夜,肆意透支生命。殊不知,癌變的過程可以跨越數年甚至數十年,當年紀大了,身體抵抗力下降了,想抗癌都力不從心了。所以,癌癥離每個人都不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掌握科學的防癌常識,從年輕時就開始拒絕癌癥因素。
●誤區三:
診斷癌癥即被判處死刑
癌癥是細胞不受控制地增長和擴散。它可以影響人體的幾乎任何部分。腫瘤常常侵入周圍的組織并可轉移到其他部位。通過避免接觸常見的高危因素(如煙草煙霧),可預防多種癌癥。此外,通過手術、放療或化療,很大一部分癌癥可以治愈,尤其在早期發現。
●誤區四:
癌癥是不可避免的厄運
人類目前雖然沒有攻克癌癥,但通過主動積極地預防和干預,至少40%的癌癥是可以預防的。得了癌癥,并不代表個人不走運,其實,每一個健康個體中都存在“原癌基因”,都不同程度存在基因和染色體異常,也就是所說的遺傳易感性,但在“抑癌基因”和正常免疫系統監控下處于平衡狀態,不會產生病變。癌變的過程非常漫長,我們有充分的時間去預防,早期發現,有效治療。
如何預防癌癥
第一、保證良好、充足的睡眠。睡眠時人體會產生一種稱為胞壁酸的睡眠因子,此因子可促使白血球增多,巨噬細胞活躍,肝臟解毒功能增強,從而將侵入的細菌和病毒消滅。
第二、保持樂觀情緒。樂觀的態度可以維持人體佳的狀態,相反巨大的心理壓力會導致對人體免疫系統有抑制作用的荷爾蒙成分增多,所以容易受到感冒或其他疾病的侵襲。
第三、限制飲酒。酒精對人體會產生消極影響,過量飲用會給心臟等器官造成很大破壞。因此,人們應做到每天飲低度白酒不要超過100毫升,黃酒不要超過250毫升,啤酒不要超過1瓶,喝葡萄酒不超過1杯。
第四、多參加運動。研究指出,每天運動30到45分鐘,每周5天,持續12周后,免疫細胞數目會增加,抵抗力也相對增加。運動只要心跳加速即可,晚餐后散步就很適合。
第五、補充維生素。每天適當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但一定要根據醫生的建議來服,亂服濫用只會起反作用。
第六、對自身的免疫細胞進行體外“擴軍”培養,以達到預防疾病和抗衰老的目的。近年來,國外一些高收入人群開始熱衷一種特殊的保健方式:將自己的免疫細胞抽出來做培養增殖,等到變成上百億之眾,再回輸體內參加“抗戰”,以達到預防疾病和抗衰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