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胰腺在我們人體的那個部位嗎?你對胰腺的作用有著怎樣的了解?為什么說胰腺癌是“癌中之王”?胰腺癌的早期癥狀都有哪些?胰腺癌能治愈嗎?在本期的cctv2健康早班車節目中,我們請來了海軍總醫院放療科主任、伽瑪刀中心主任康靜波教授,請他為我們講解胰腺癌的早期癥狀與治療方法。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胰腺癌的早期癥狀
胰腺癌無特異的初期癥狀,沒有十分特異的體征。臨床表現取決于癌瘤的部位、病程早晚、有無轉移以及鄰近器官累及的情況。其臨床特點是整個病程短、病情發展快和迅速惡化。多見的是上腹部飽脹不適、疼痛,若是40歲以上中年人主訴有上腹部癥狀除考慮肝膽、胃腸疾病外,應想到胰腺癌的可能性。雖然有自覺痛,但壓痛并不是所有病人都有,如果有壓痛則和自覺痛的部位是一致的。
1.腹痛 疼痛是胰腺癌的主要癥狀,而且不管癌瘤位于胰腺頭部或體尾部均有。60%~80%的病人表現為上腹部疼痛,而這些表現出疼痛的病人有85%已不能手術切除或已是進展期。疼痛一般和飲食無關,起初多數較輕,呈持續性疼痛逐漸加重,由于癌瘤的部位和引起疼痛機制不一,腹痛可呈多樣表現。其程度由飽脹不適、鈍痛乃至劇痛。有放射痛,胰頭癌多向右側,而體尾癌則大部向左側放射。腰背部疼痛則預示著較晚期和預后差。胰腺癌者可因癌腫使胰腺增大,壓迫胰管,使胰管梗阻、擴張、扭曲及壓力增高,引起上腹部持續性或間歇性脹痛。
2.黃疸 黃疸是胰腺癌,特別是胰頭癌的重要癥狀。黃疸屬于梗阻性,伴有小便深黃及陶土樣大便,是由于膽總管下端受侵犯或被壓所致。黃疸為進行性,雖可以有輕微波動,但不可能完全消退。黃疸的暫時減輕,在早期與壺腹周圍的炎癥消退有關,晚期則由于侵入膽總管下端的腫瘤潰爛腐脫之故,壺腹腫瘤所產生的黃疸比較容易出現波動。胰體尾癌在波及胰頭時才出現黃疸。
3.消化道癥狀 多見的為食欲不振,其次有惡心、嘔吐,可有腹瀉或便秘甚至黑便,腹瀉常常為脂肪瀉。食欲不振和膽總管下端及胰腺導管被腫瘤阻塞,膽汁和胰液不能進入十二指腸有關。胰腺的梗阻性慢性胰腺炎導致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良,也必然會影響食欲。少數病人出現梗阻性嘔吐,是因為腫瘤侵入或壓迫十二指腸和胃所致。由于經常進食不足,約10%病人有嚴重便秘。此外有15%左右的病人,由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良而致腹瀉;脂肪瀉為晚期的表現,是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良時特有的癥狀,但較罕見。
4.消瘦、乏力 胰腺癌和其他癌瘤不同,常在初期即有消瘦、乏力。這種癥狀與癌瘤部位無關。在消化道腫瘤中,胰腺癌造成的體重減輕為突出,發病后短期內即出現明顯消瘦,體重減輕可達30斤以上,伴有衰弱乏力等癥狀。一些病人在其他癥狀還沒有出現以前,首先表現為進行性消瘦。體重下降的原因是由于食欲不振,進食減少,或雖有食欲,但因進食后上腹部不適或誘發腹痛而不愿進食。此外,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良或胰液經胰腺導管流出受阻,影響消化及吸收功能,也有一定的關系。
5.腹塊 胰腺深在于后腹部難摸到,腹塊系癌腫本身發展的結果,位于病變所在處,如已摸到腫塊,已多屬進行期或晚期。慢性胰腺炎也可摸到腫塊,與胰腺癌不易鑒別。胰腺癌可造成肝內外膽管和膽囊擴張以及肝臟的膽汁淤積性腫大,所以可摸到腫大的肝臟和膽囊。癌腫形態不規則,大小不一,質堅固定,可有明顯壓痛。
6.癥狀性糖尿病 少數病人起病的初表現為糖尿病的癥狀,即在胰腺癌的主要癥狀如腹痛、黃疸等出現以前,先患糖尿病,以至伴隨的消瘦和體重下降被誤為是糖尿病的表現,而不去考慮胰腺癌;也可表現為長期患糖尿病的病人近來病情加重,或原來長期能控制病情的治療措施變為無效,說明有可能在原有糖尿病的基礎上又發生了胰腺癌。因此,若糖尿病患者出現持續性腹痛,或老年人突然出現糖尿病,或原有糖尿病而近期突然病情加重時,應警惕發生胰腺癌的可能。
7.血栓性靜脈炎 晚期胰腺癌患者出現游走性血栓性靜脈炎或動脈血栓形成。如有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時可引起患側下肢水腫。尸檢資料示動脈和靜脈血栓癥的發生率約占25%左右,似更多見于胰體、尾部癌。Spain認為癌腫可能分泌某種促使血栓形成的物質。如門靜脈血栓形成可引起食管下端靜脈曲張或腹水,脾靜脈血栓形成可致脾腫大,這些患者易致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
8.精神癥狀 部分胰腺癌患者可表現焦慮、急躁、抑郁、個性改變等精神癥狀。其發生機制尚不明確,可能由于胰腺癌患者多有頑固性腹痛、不能安睡以及不能進食等癥狀,容易對精神和情緒產生影響。
9.其他 此外,患者常訴發熱、明顯乏力。可有高熱甚至有寒戰等類似膽管炎的癥狀,故易與膽石癥、膽管炎相混淆。當然有膽道梗阻合并感染時,亦可有寒戰、高熱。部分患者尚可有小關節紅、腫、痛、熱、關節周圍皮下脂肪壞死及原因不明的睪丸痛等。鎖骨上、腋下或腹股溝淋巴結也可因胰腺癌轉移而腫大發硬。
1、中藥治療
祖國醫學認為肝氣郁結,肝氣犯脾,故見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胰腺癌大多數病例確診時已是晚期,手術切除的機會少,放化療副作用大,效果欠佳。而目前多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以減輕放化療副作用,提高療效。
2、輔助化療
輔助化療,主要以吉西他濱為主,聯合其他的藥物,可以延長生存期。化療前須向患者解釋治療目的,接受化療的患者須密切隨訪,包括體檢,胸部影像學和血CA19-9檢查。
3、外科治療
而外科治療需要針對不同病期和癌細胞局部侵犯的范圍,采取不同的手術方式,而這也是胰腺癌的治療方法。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中央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康靜波,男,主任醫師,教授,海軍總醫院放療科主任、伽瑪刀中心主任。1986年畢業于白求恩醫科大學放射醫學專業本科,1992年畢業于中國醫科大學腫瘤放療專業,獲醫學碩士學位,并分配到海軍總醫院放療科工作至今,從事腫瘤放射治療臨床門診、病房工作近20年。擅長治療惡性腫瘤頭頸部腫瘤肺癌肝癌胰腺癌等惡性腫瘤的放射治療及化療;各類腫瘤的伽瑪刀治療
榮譽簡介
近5年門診及會診量約15000余例,全科之首。高質量完成門診、會診及病房日常診療工作,無投訴糾紛。完成體部伽瑪刀治療惡性腫瘤5000余例,有效率約90%,獲全軍醫療成果三等獎。
單純伽瑪刀治療惡性腫瘤效率高達88% ;
伽瑪刀+化療治療惡性腫瘤有效率高達92%;
綜合治療惡性腫瘤平均有效率高達90%。
康靜波,1986年畢業于白求恩醫科大學放射醫學專業本科, 1992年畢業于中國醫科大學腫瘤放療專業,獲醫學碩士學位,并分配到海軍總醫院放療科工作至今,為海軍總醫院放療科、伽瑪刀中心主任醫師。擔任全軍放射物理專業組副組長,全軍放射物理技術專業分會副主任委員,北京放療學會青年委員,北京醫學獎勵基金會特聘專家,中國熱療協作組組委。 長期從事各類腫瘤的放射治療臨床工作,擅長全身伽瑪刀的臨床工作及頭頸部腫瘤的放射治療臨床工作。
學術文章
作為副主編參加了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腫瘤臨床綜合治療新概念》的編寫;參與《現代立體定向神經外科學》、《現代腫瘤放射治療學》、《放射治療的理論與實踐》、《現代腫瘤診療手冊》、《放射性粒子插植治療腫瘤》、《放射性粒子近距離治療前列腺癌》《現代食管外科學》、《實用胸部外科學》、《顱腦伽瑪刀治療學》等15部專業著作的編寫工作。作為第一作者發表論文40余篇,獲全軍醫療成果二等獎一項。獲全軍醫療成果三等獎3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