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都可以患上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但是患此病的都是成年人,兒童很少患此病,那什么是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癥狀都有哪些癥狀?在本期的cctv2健康早班車節目中,我們請來了北京醫科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病研究所主任醫師江倩教授,請他為我們講解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成因有什么?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臨床表現
患者發病年齡以30-40歲居多,兒童少見,其主要表現如下:
起病緩慢
早期可無任何癥狀,常因脾大或其他原因檢查血象時偶被發現。一般患者很難明確起病時間。
早期可出現的自覺癥狀
以乏力、低熱、多汗盜汗、體重減輕等新陳代謝亢進為主要表現。
脾腫大
為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顯著特征,有時可達臍下,甚至抵達盆腔,質堅實,無壓痛,如有脾梗塞或脾周圍炎,可發生劇烈疼痛,呼吸時加重,可出現摩擦感、摩擦音。因巨脾存在而引起腹脹、腹部下墜感。肝臟可輕度腫大。
其他少見之表現
①骨質破壞:發生率29%,X線改變主要為溶骨性損害,也有類似多發性骨髓瘤的穿鑿樣改變。
②中樞神經系統受累:尸檢腦膜白血病發生率20-50%,但在慢性期臨床確診卻很少,急變期發生率為3.5-6.9%。
③門脈高壓癥:認為是肝竇浸潤后造成的門脈血流阻力增加引起的,可有食道靜脈曲張、嘔吐、黃疸、腹水等表現。
④白細胞淤滯:白細胞>50×109常常發生血管內淤積,>200×109/L者幾乎均可出現。可有陰莖持續性勃起、中樞神經系統出血、呼吸窘迫綜合征之表現。
⑤骨髓纖維化:是CML急性變的信號,是預后不良的指征。有廣泛骨髓纖維化的CML病人,對化療藥物耐受性差,常可導致嚴重骨髓抑制。
⑥嗜鹼粒細胞增多和高組織胺血癥:可表現有氣喘、蕁麻疹、皮膚搔癢、神經性水腫、腹瀉、胃酸分泌增高。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原因是什么
引起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原因是什么呢?中醫認為慢粒是內傷與外感相互作用所致。《諸病源候論》:“積聚者,由陰陽不和,臟腑虛弱,受于風邪,搏于臟腑血氣所為也。”可見本病的發生乃先天稟賦不足或后天失養引起臟腑虧虛,或由于外感六淫、內傷七情等引起氣血功能紊亂,臟腑功能失調,致使毒邪乘虛而入,為氣血痰食邪毒相互搏結而引起本病。
1、情志失調 《濟生方·積聚論治》中說:“有如憂思喜怒之氣,人之所不能無者,過則傷乎五臟……乃留結為五秋”。由于七情內傷,導致氣機不暢,肝氣郁結,氣滯血瘀而成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2、起居無常《靈樞·百病始生》篇說:“積之始生,得寒乃生”。起居失常,寒溫不調,邪毒侵襲,氣血失和而得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3、飲食不節 《景岳全書》載有“脾胃不足乃虛弱失調之人,多有積聚之病”。飲食無節,損傷脾胃,痰濁內生,久聚成積。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中央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江倩,女,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北京人,1990年畢業于北京醫科大學醫學系,同年進入北京醫科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病研究所工作至今。現任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血液系統疾病的臨床研究,特別是慢性髓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惡性淋巴瘤、骨髓異常增生綜合癥、多發性骨髓瘤等血液腫瘤以及貧血、血小板減少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已發表論文10余篇,參與編寫學術專著5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