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俗語又叫腦中風,如今的發病是越來越高,人群也是越發的廣泛,什么是腦卒中?腦卒中高危人群都有哪些?我們平時就如何預防腦卒中的發生?在本期的cctv2健康早班車節目中,我們請來了北京天壇醫院腦血管病中心病區主任董可輝老師,請他為我們講解什么是腦卒中?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什么是腦卒中
腦卒中又稱中風、腦血管意外。以突然暈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或僅以口歪、半身不遂為臨床主癥的疾病,因發病急驟,病情變化迅速,與風之善行數變特點相似,故名中風、卒中。
腦卒中包括缺血性與出血性腦血管病兩大類。缺血性腦血管病是指由于某種原因使血管堵塞,血流不足或中斷,使血管支配的腦組織缺血或壞死。出血性腦血管病病是指腦血管破裂,血流入腦組織形成血腫,稱為腦出血。若血液流入大腦表面則稱為蛛網膜下腔出血。
腦卒中的危險因素:
目前不可干預因素:年齡、基因、遺傳等。
可干預因素:1、高血壓/低血壓;2、心臟病;3、糖尿病;4、一過性腦供血不足;5、血脂異常;6、肥胖;7、酗酒;8、吸煙;9、口服避孕藥。
飲食因素:高鹽、多肉、高動物油飲食,飲濃咖啡濃茶、體力活動過量等。
腦卒中發生時表現:
當懷疑腦卒中時你可以按照眼、口、手、腳的順序觀察自己是否發生了卒中:
(1)癥狀突然發生。
(2)一側或雙眼視力喪失或模糊。
(3)雙眼向一側凝視。
(4)視物旋轉或平衡障礙。
(5)一側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6)說話不清或理解語言困難。
(7)一側肢體(伴或不伴面部)無力、笨拙、沉重或麻木。
(8)既往少見的嚴重頭痛、嘔吐。
(9)上述癥狀伴意識障礙或抽搐。
中醫認為,氣血虧虛、陰陽失衡是中風病的基本病機,年老體虛是發病的病理基礎,氣虛、血瘀、痰阻是中風病的根源,在此基礎上,或遇外邪侵襲,或情緒刺激,或勞倦過度,或饑飽失常,加之天氣變化,就會使氣血逆亂,陰陽不相維系而發病。所以,對中風病的預防,扶助正氣、調攝情志、不妄作勞、防止外邪侵襲等就成為預防本病的重要原則。
(1)扶助正氣,強壯機體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通過各種方法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強身壯體,促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狀態,對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預防中風的發生,將大有裨益。
(2)調攝情志,不妄作勞
“百病生于氣”,七情異常,都可以導致氣血逆亂,而“陽氣者,煩勞則張”,這些都是中風病的重要誘因,應努力避免。
工作生活要有規律,防止勞欲過度,保持精神愉快,“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
(3)順應四時變化,防止六淫侵襲
要重視順應外界的自然氣候變化,注意居室內的溫度、濕度保持適宜,衣著被褥要根據四時氣候的變化而作相應的調整,避免六淫之邪的侵襲。
中醫對中風病有什么食療方法嗎?
古代《周禮》即有食醫的記載,并且居于醫之首位。“民以食為天”,“飲食,生民之天,活人之本也。”,飲食正常,脾胃運化有力,化生精微,充養形體,氣血、臟腑、筋脈。四肢百骸,“形與神俱”,才會健康。
中醫體質學研究認為,人的體質分為正常質、氣虛質、陽虛質、血虛質、陰虛質、氣郁質、瘀血質、痰濕質以及陽盛質。平素我們可以根據體質,進行飲食調理。
如氣虛質建議食用大棗、蓮子馬鈴薯、牛肉、雞肉、粳米、豆類等;陽虛質建議食用韭菜、羊肉、狗肉、雞肉、海參、蝦、胡桃仁等;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中央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董可輝
女,主任醫師;北京天壇醫院腦血管病中心病區主任。從事腦血管病臨床30年,承擔大量腦血管病疑難病例會診。參與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973”計劃等重大科研項目。
專業特長:缺血性腦血管病、顱內靜脈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