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遺傳,也可能是因為不良事件的刺激,當然原因還有很多,那么當患有精神分裂的時候,該如何判斷呢?有哪些具體的癥狀呢?后我們又該如何治療這種疾病呢?想知道答案,請跟隨本期的cctv2健康早班車節目,來看楊甫德教授的具體講解!
下面是本期視頻的內容簡介: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中央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1、 偏執型 以妄想為主要臨床表現,常常伴有幻覺。以敏感多疑、關系妄想、被害妄想多見。其次為影響、嫉妒等。絕大多數病人數種妄想同時存在。
2、 青春型 在青年期起病,表現興奮、話多、活動多,言語凌亂,行為怪異、雜亂、愚蠢、幼稚,思維、情感和行為不協調。
3、 緊張型 緊張性木僵和緊張性興奮,以緊張綜合癥為主要臨床表現。
4、 單純型 以思維貧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社會性退縮等陰性癥狀為主要臨床相。起病隱襲,緩慢發展,病程至少二年,并逐漸趨向精神衰退。一般無幻覺妄想等陽性癥狀。
5、 末定型 不符合以上四種類型,難以分型或為混合型式者。
6、 其它 如兒童或晚發性精神分裂癥,精神分裂癥后抑郁,或殘留型、慢性衰退型等。
治療原則
①早發現,早治療;②藥物治療可以緩解絕大部分癥狀,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應作為首選的治療措施,藥物治療應作為治療中重要的組成部分;③治療時需足量、足療程,并積極進行全病程治療;④精神分裂癥治療是長期治療,藥物選擇考慮癥狀、副反應、個體耐受性,同時考慮經濟承受能力和可獲得性;⑤藥物的劑量應個體化,并隨不同的治療階段進行調整;⑥患者會面臨心理和社會問題,是疾病表現的一部分,也是病后的心理應激反應,通常要進行心理社會的干預;⑦家庭對患者的治療、康復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屬需要了解疾病知識,支持患者治療,幫助選擇正確的治療途徑;⑧精神分裂癥治療是長期治療,患者和家屬一定要掌握疾病的自我管理技能,防止反復發作,維持病情的長期穩定;⑨患者、家屬、醫務工作者建立良好的治療聯盟,共同應對疾病。
藥物治療
①藥物治療可以緩解絕大部分癥狀,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應作為首選的治療措施;②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應作為一線治療藥物選用,副反應相對較小,具有較高的5-羥色胺受體阻斷作用,同時也阻斷多巴胺受體,稱為多巴胺/5-羥色胺拮抗劑。包括利培酮,奧氮平,氯氮平,喹硫平,齊拉西酮,阿立哌唑,帕利哌酮,氨磺必利。氯氮平因其副反應大,作為二線藥物使用;③第一代(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應作為二線治療藥物選用,主要作用機制是腦內多巴胺受體的阻斷劑,目前常用種類包括:氯丙嗪,氟哌啶醇,五氟利多,奮乃靜,氟奮乃靜,舒必利;④長效藥物:主要用于維持治療和服藥依從性不好的患者。第一代藥物長效針劑包括氟哌啶醇葵酸酯、氟奮乃靜葵酸酯、哌普嗪棕櫚酸酯,五氟利多為口服氟哌啶醇長效制劑。第二代藥物利培酮、帕利哌酮的長效針劑已在我國應用。
治療療程
需要全病程治療和全方位治療,持續的藥物治療和心理社會干預。①急性期治療:緩解主要癥狀,足量藥物治療,療程至少4-6周;②恢復期(鞏固期)治療:防止已緩解的癥狀復發,使用原有效藥物和劑量繼續治療,療程至少3-6月;③維持期(康復期)治療:維持病情穩定,防止疾病復發,堅持藥物治療,根據個體病情確定維持藥物劑量,療程不少于2-5年。有許多學者提出,對于停藥復發者,應長期維持治療。對于難治性、有嚴重自殺企圖或暴力攻擊行為的患者,建議持續維持治療。總之,維持治療的劑量和時間應個體化,與病期、復發史、疾病嚴重程度、緩解程度、環境、病前性格、既往用藥的劑量和時間等有關,需綜合考慮。④如停藥,需密切觀察病情,如有復發先兆,盡早恢復藥物治療。
心理社會干預
①心理治療:幫助解決患者的心理問題和危機干預;②技能訓練:幫助患者恢復社會功能和掌握疾病的管理能力;③家庭干預:建立一個有利于患者疾病治療和康復的家庭環境;④社區服務:為患者提供各種可能的服務,使患者能夠適應在社區中的正常生活,促進患者身心的全面康復。
本期嘉賓介紹
楊甫德
楊甫德,男,安徽滁州人,北京大學教學醫院北京回龍觀醫院主任醫師、教授、院長。北京市心理援助熱線專家組組長,北京市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主任,世界衛生組織心理危機研究與培訓合作中心主任。
現任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精神科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醫師協會精神科專業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精神科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醫學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精神科學會委員兼學術秘書、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衛生中心執委會委員兼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