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現代人比較鐘愛的一項健身運動,它有著百年的歷史,經過不斷地創新、發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到現如今早已經衍生出許多不同的流派,今天小編給帶著大家談陳氏太極拳的松與柔,大家多關注一下吧!
談陳式太極拳的松與柔
太極拳是我國優秀的文化遺產,是一種用意不用力的技巧之學,在技擊中大的特點是以柔克剛,可以說松柔是太極拳的靈魂。
古拳論提出“由松入柔、積柔成剛”。柔的前提是周身能否充分的放松,只有充分的放松,氣血流暢,觸覺才會靈敏,聽勁才會準確,才能實現“四兩撥千斤”的技擊效果,但放松要松得恰到好處,放松的質量不好要硬,放松的太過要懈,所以我們放松必須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有人打太極拳多年,自以為有了功夫,但同他們一推手,不是生硬就是缺少了棚勁,筆者認為這與放松不當有關。
那么怎樣實現理想的松和柔呢?首先要加強對太極拳拳理的理解,掌握太極拳的運動特點。太極拳行動時要立身中正,虛領頂勁、沉肩墜肘、含胸塌腰、屈膝圓襠,斂臀等。這些無不是對松柔的要求,所以我們在練功時對這些要求必須認真對待,不能馬虎。如太極起勢,易犯架肩之病,這時要特別注意沉肩墜肘,斜行易夾襠,要特別注意屈膝圓襠,只有這樣提高松柔的質量。
太極拳要求“先在心。后在身”“凡此皆是意”。太極拳運動都是在意念支配下進行的,其松柔也要通過意念的導引才能實現。行動時首先要求思想上放松,然后才能在意念的支配下由內及外的周身放松。比如“單鞭”一勢,定勢時,首先要調整骨盆,使骨節節節相對,依次排開,然后配合呼氣,氣沉丹田,意識由頭、胸、臂、腹、臀、大小腿,直到涌泉節節松開,意念一動,好似一股清水由頭經身體流入涌泉,感覺松沉舒適,日久天長,骨節會自然松開,靈敏異常,所以練太極拳有素的人,并不需要專門的柔韌功鍛煉,身體也異常靈活,應付自如。
其次太極拳的松柔功,要在慢字上下功夫,結合虛實,開合,做到“輕而不浮、沉而不僵”。只有慢下來,虛實交替的時間拉長了,才能充分利用意識引導放松。我們要把太極的動作,看作一種沉重之舉,合時,重力集中;開時,重力分散。在克服地球引力和空氣阻力的條件下運動,不使動作的每一點空空滑過,這樣,周身便會松陳下來,外表要給人一種澀感,但自我感覺既松柔而又輕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