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會發現,自己一覺睡醒之后,流汗了,而且睡覺出汗時很多人都有的現象,但是大家都不當回事,我國傳統中醫認為,睡覺出汗其實是腎陽虛,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接下來就跟隨小編一起去看一看。
很多人有睡夢中出汗的癥狀,輕癥的患者并沒有不適的感覺,因此多數人都不在意。這種汗液偷偷外泄的癥狀,實際上就是盜汗,中醫認為是腎陰虛所致,若不及時治療,日久則會加重。而浮小麥具有除虛熱、止汗的功能,搭配上紅棗的補中益氣,養血安神,則對付盜汗、自汗的效果倍增。>>>你睡覺常出汗嗎
關于盜汗的古代醫學文獻有很多,我國現存早的中醫理論著作《黃帝內經》中稱為“寢汗”,意指睡覺中出汗,此書成書于春秋戰國時期。“盜汗”一詞的形象描述,出自漢代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以后歷代醫家一直沿用。到了明朝的《醫宗必讀》已明確指出“腎陰衰不能內營而退藏,則內傷而盜汗。”意思是說腎液不足,虛火內生,衛氣乘虛陷入陰中,表無護衛迫津外泄,故潮熱盜汗。很顯然,盜汗治宜滋陰降火。
紅棗被稱之為百果之王,味甘性溫、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的功能。李時珍曾用紅棗治療脾虛弱、食少便溏、氣血虧虛等疾病,此事跡相關文獻多有記載。現代研究表明,紅棗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有機酸、維生素A、維生素C、微量鈣多種。不但能提高人體免疫力,抑制癌細胞,還能能促進白細胞的生成,降低血清膽固醇,提高血清白蛋白,保護肝臟,增加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肌營養,防治骨質疏松、抗過敏、降血壓等諸多重要作用。>>>睡覺只“睡一半” 當心短命
浮小麥是干癟輕浮的未成熟小麥,其性甘,味咸、涼,主治骨蒸勞熱,止自汗盜汗。北宋名醫王懷隱無意間發現了干癟輕浮的小麥藥用價值,將其取名為浮小麥,用來治療盜汗、虛汗癥,效果出人意料,可謂著手成春。據《本草匯言》記載,“卓登山云,浮小麥系小麥之皮,枯浮無肉,體輕性燥,善除一切風濕在脾胃中。如濕勝多汗,以一、二合炒燥煎湯飲。倘屬陰陽兩虛,以致自汗盜汗,非其宜也。”浮小麥還有補心,止煩,除熱,斂汗,利小便的作用。紅棗、浮小麥各15克。水煎,日1劑,睡前半小時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