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購要點:新鮮魚的肉質有彈性,魚鰓呈淡紅色或暗紅色,眼球微凸且黑白清晰,外觀完整無鱗片脫落,無臭腥味。
喂養方法:如果是喂養嬰兒,可將魚洗凈,去其內臟,整條蒸熟,去掉皮與刺后研碎,混入乳兒糕中,加糖或鹽,調成稀糊狀用奶瓶喂食。如果是大孩子,可將魚煮熟去刺后食用。>>>吃肉傷腎 生活中“廢”腎5件事
夏天適合吃什么肉
鴨肉
性味特點:偏涼,滋陰補血效果顯著,故熱性體質孩子不妨用鴨肉取代雞肉,起到清補作用。適合夏季喂養,既能補足寶寶夏季因代謝增快所需要的蛋白質、維生素與礦物元素,又有清熱祛火之功,且不油不膩,口感也佳,有助于孩子平安度夏。
營養優勢:蛋白質含量不遜于雞肉,鴨掌部位的蛋白質含量高達26%。另外,B族維生素以鴨心多,鴨肝、鴨血的鐵含量極高,堪稱補血佳品。脂肪總體較低,低是鴨胸肉。如果用來燉食,以老鴨較好。
選購要點:優質鴨的形體一般為扁圓形,腿的肌肉摸上去結實,有凸起的胸肉,在腹腔內壁可清楚地看到鹽霜;體表光滑,呈乳白色,切開后切面呈玫瑰色;可聞及香味。
喂養方法:以清燉為優,醬鴨與燒鴨也不錯。烤鴨含油脂太多,需要控制。>>>肉要怎么吃 4吃肉法小命不保
喂養肉食幾個小竅門
1.對于寶寶,好肉食至少有兩個標準:一個是體積,越小的動物越好;另一個是顏色,顏色越淺的肉類營養成分越好。綜合看,孩子夏季佳肉食是魚肉、鴨肉、雞肉。
2.把握時機 寶寶長到6個月大小,不論是母乳還是牛奶喂養,營養已經逐漸不能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需要補充輔食,而肉食就是輔食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添加肝泥,因含有大量維生素A,可提高呼吸道黏膜的抗病能力,收到預防感冒的效果。長到7-8個月以后,牙齒開始萌出,胃腸道也適應了添加的食物,可逐漸由肝泥過渡到肝末、肉末。1歲左右就能吃碎肉丁了。至于魚肉,人工喂養兒生后2-3個月就可以品鮮美的魚湯,母乳喂養兒可在4-6個月以后添加魚、蝦肉少許。原則是根據年齡和胃口調整,開始少給一點,或僅讓寶寶品嘗一下味道,觀察3-5天,若無過敏或不適,再繼續增量或添加其他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