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夏季面癱
研究證明,夏季面癱主要是因為天氣炎熱,大量汗液排出,全身汗毛孔開放,這時過度貪涼,空調溫度過低,寒冷刺激會造成周圍血管痙攣,局部循環障礙,使局部抵抗力降低,病毒乘虛而入侵犯機體,神經受到損傷而致病。>>>夏季開車 注意防空調病
用藥指導
西醫治療面癱一般采用消炎、擴血管、改變微循環、營養神經、抗病毒等綜合治療。如激素,潑尼松每天30毫克,兩周后逐漸減量至停藥,利用激素的消炎作用可減輕神經水腫,防止變性。因為神經變性通常在兩周內完成,因此一定要早期應用激素;B族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B1和B12,可營養神經,促進末梢神經再生;微循環改善劑和血管擴張劑如654-2、地巴唑和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抗病毒藥物如病毒唑等。中醫對面癱的治療有許多古方、驗方,如牽正散、八味蠲風湯、貝爾散、蜈蚣朱砂散等等。
二、鼻炎
不少鼻炎患者在夏季易復發。原因是患者在低溫空調房間里久坐之后,突然走到室外時,氣溫驟然間的忽高忽低、一冷一熱,容易引起鼻內毛細血管擴張、收縮過度,從而引發鼻炎、咽喉炎或導致原有癥狀加重。此外,封閉的空調室存在塵螨和灰塵粉末,這些物質容易侵入患者鼻腔,使鼻黏膜對細菌的抵抗力下降,導致過敏性鼻炎的復發。
用藥指導
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藥物分一線藥物和二線藥物。一線藥物包括鼻內皮質類固醇和抗組胺藥物;二線藥物包括抗白三烯藥物、抗變態反應藥物、細胞因子調節劑、炎性介質拮抗劑等。在國內應用的鼻內皮質類固醇吸入藥物有伯克納(丙酸倍氯米松)、輔舒良(丙酸氟替卡松)等。>>>六大絕招幫你戰勝空調病
其中伯克納是唯一的非處方藥物,優點為用藥劑量少,可直接作用于鼻黏膜,副作用輕,使用方便。抗組胺藥物其特點是可口服、起效快,能消除鼻、眼和咽喉的癥狀,但對舒緩鼻塞效果較差。第一代抗組織胺藥以撲爾敏為代表藥物,因為具有中樞鎮靜和抗膽堿能作用,易引起嗜睡,現已基本不用。現在應用的第二代藥物,如特非那丁等,基本沒有第一代藥物的中樞神經系統抗膽堿能副作用,起效快、作用時間長,臨床應用廣泛。膜穩定劑即鼻黏膜肥大細胞穩定劑,其代表藥物為色甘酸鈉,可抑制肥大細胞釋放介質,從而阻止過敏癥狀的產生。此類藥物對鼻癢、噴嚏和流涕的治療效果優于鼻塞的治療。減充血劑又名鼻黏膜血管收縮劑,常用有的麻黃素和腎上腺素。血管收縮劑用于鼻黏膜的目的是治療鼻鼾、鼻部止血和鼻部手術時延長麻醉藥效力。但長期使用會導致反跳性鼻塞和藥物性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