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貯藏與保鮮荔枝
一、材料與方法
供試材料為閩侯縣上街鄉果園的“元紅”品種,于果實基本轉色后約九成熟時采收。果實采收后,剔除病蟲果、裂果,剪除果柄后,分別進行以下藥劑處理:好速凈500倍液(即撲海因1000PPM)、好速凈1000倍液(即撲海因500PPM)、好速凈2000倍液(即撲海因250PPM)。果實經以上藥劑浸果3min,撈起涼干后用0.04mm厚的PE袋包裝,每袋500g,扎緊袋口,每一處理6個重復,分兩組貯藏,即常溫貯藏和3±1℃下冷藏。>>>貪吃荔枝會容易患“荔枝病”
在荔枝果實貯藏期間定期檢查果實的腐爛、褐變情況,貯藏后果實分級標準:0級果——果皮鮮紅色,無褐斑;1級果——果皮褐變面積小于果面1/4;2級果——褐變面積1/4~1/3;3級果——褐變面積1/3-1/2;4級果——褐變面積1/2-2/3;5級果——褐變面積占2/3以上或者有霉爛者。好果率為0、1級果之和。以鄧肯氏的新復極差測驗分析各處理的差異顯著性。>>>六類人不宜多吃荔枝
二、結果與分析
好速凈對荔枝果實有較好的防腐保鮮作用,其果實好果率都顯著(p<0.05)地高于對照組果實。在常溫條件(25-37℃)下貯藏5天,經過藥劑處理的果實好果率為 85.0-92.0%,而對照組果實為16.0%;常溫下貯藏7天,經過藥劑處理的好果率為75.0-85.0%,顯著地高于對照組果實,其中經過好速凈500倍液處理的果實好果率高,達 85.0%,而對照組果則全部腐爛變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