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人們,錢掙得越來越多了,可是幸福感卻少的可憐。那么什么樣的才算幸福呢?我們又該如何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呢?今天的山東衛視養生視頻中,我們請到了王薇華博士和袁鳳蘭教授為我們講解一番!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山東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王薇華
中國地質大學“資源產業經濟”專業的博士研究生,獲工學博士學位。
第三屆民主建國會海南省委委員、民建海南省委婦女工作委員會主任;曾在中國女企業家協會擔任宣傳部部長、擔任過《當代經理人》雜志社執行發行人、策劃并創建中國企業上市網;擔任首屆中國太太大賽總策劃、總監制和執行秘書長;并在海南旅游研究會兼任副秘書長。
撰寫國內第一本關于積極心理學的通俗讀物《幸福法則》。
積極心理咨詢師、積極心理培訓師。
袁鳳蘭
主任醫師,副教授,農工民主黨黨員。1977年畢業于上海第一醫學院醫療系。同年分配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曾任住院醫師、主治醫師、1995年4月任副主任醫師。袁鳳蘭副主任醫師從事腫瘤專業20余年主要擅長從事胃鏡工作,有獨到的操作和檢查技術,多年來獨立操作胃鏡1.2萬人次,查出早-中期癌癥病人1351例。由于她技術嫻熟,操作速度快,檢查診斷明確,病人痛苦小,工作效率高,在普查工作較忙時,每天平均完成幾十例病人胃鏡檢查。在完成防癌普查任務的同時,還承擔著醫院部分科室上消化道疾病的會診工作,1995年獨立研制了治療十二指腸及胃的潰瘍病藥物并申報了國家專利。1996年本專利一次以28萬元轉讓成功。1994年任防癌科負責人,帶領全科同志深入廠礦、農村、連隊、學校為廣大群眾進行防癌普查和宣傳防癌知識,使一些病人及時發現腫瘤和其他疾病,得到治療受到廣大干部、群眾和知識分子的贊揚。在國內學術期刊發表論文5篇。
幸福感
對于幸福的追求方式,從前現代時期主要表現為哲學家的思辨和人們個體生活方式的選擇,到現代時期出現了付諸社會運動和制度建構,這體現了一種歷史性的進步。 現代化給人類帶來的一個重要成就無疑是物質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和生活質量的日益提高。然而,現代化又是一個充滿悖論的進程,與客觀福祉的提高形成比照的是主觀幸福并沒有呈現相應程度的上升,這無疑構成了現代化的一種困境。
對于人的主觀幸福感的測量在20世紀60年代晚期到80年代中期,成為心理學的一個熱點研究領域。心理學家對于主觀幸福感的探討更多地來自生活質量、心理健康和社會老年學三個學科領域。由于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加入幸福感研究的行列,幸福感的豐富內涵和表現形式得到了更多的揭示。
應該說,作為社會心理體系一個部分的幸福感,受到許多復雜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經濟因素如就業狀況、收入水平等;社會因素如教育程度、婚姻質量等;人口因素如性別、年齡等;文化因素如價值觀念、傳統習慣等;心理因素如民族性格、自尊程度、生活態度、個性特征、成就動機等;政治因素如民主權利、參與機會等。
此外,對主觀幸福的理解還涉及許多分析層面,主要包括認知與情感、個體與群體、橫向與縱向、時點與時段,等等。在主觀幸福感與社會心理體系諸多因素和層面之間的密切聯系中,以下幾點是十分獨特而重要的:
在經歷了大半輩子的辛苦奔波之后,老人理應過一個舒服、快樂、幸福的晚年。怎樣才能幫助老年人提高幸福感呢?
1、享受瞬間
要生活在這樣一種狀態下:把孩子的微笑當成珠寶,在幫助朋友們中得到滿意感,與好書里的人物共歡樂。
2、控制你的時間
幸福的人確定大的目標,然后落實在每天的行動中。一天寫300頁書是件很難的事,然而每天寫兩頁則非常容易辦到。
這樣堅持150天,你就可以寫成一本書,這個原則可適應于任何工作。
3、增強積極情緒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消極的情緒使人沮喪,而積極的情緒催人奮進。幸福的人做的一件事就是努力消除消極情緒。
4、優待身邊的人
人們要學會很好地對待親近的朋友、配偶,能夠一下數出5個親密朋友的人,有60%的人比不能數出任何朋友更感幸福。
5、面帶幸福感
實驗表明真正面帶幸福感的人,他們更感到幸福。
研究表明,經常歡笑更能在大腦中引起幸福的感覺。
6、告別枯燥的生活
不要無所事事,不要把自己困在電視機前,要沉浸于能用你的技能的事情。
7、多活動
室外活動是對付壓力和焦慮的良藥。向感到一定壓力的大學生的調查表明:經常在室外鍛煉的學生情況要明顯好于不參加者。
8、好好休息
幸福的人精力充沛,但他們仍然留出一定的時間睡眠和享受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