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的一般表現是猝然暈倒或口角歪斜,能夠導致中風的原因有很多,在今天的廣東衛視健康來了視頻中,我們將和廣東省中醫院脊柱專科科研秘書寧飛鵬醫師來學習中風的相關知識,大家歡迎寧醫師?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中風的原因
一、動脈的損害:凡是引起腦動脈病變的因素,都可成為中風的病因:
1)高血壓(血壓食品),動脈硬化性血栓栓塞。
2)顱內小血管病變:動脈瘤,動靜脈畸形。
3)全身動脈炎性病變影響腦動脈:多發性大動脈炎(Takayasu 病);閉塞性血栓性脈管炎(Buerger病);結節性動脈炎;巨細胞動脈炎(horton 綜合癥);系統紅斑狼瘡。
4)感染性動脈炎:鉤端螺旋體性;梅毒螺旋體性;真菌、念珠菌或繼發于化膿性腦炎。
5)動脈夾層病變:外傷性夾層動脈瘤;馬凡綜合癥;假黃色瘤夾層組織病等。
6)先天性腦血管病變:煙霧病(moyamoya);先天性動靜脈畸形,先天性動脈瘤;
7)外傷性腦血管病變
二、血液流變學異常:血液黏度增高,血液濃縮。
三、血液動力學異常:低血壓,放射病。
四、血液成分異常:各種栓子(風濕性心臟病伴房顫附壁血栓脫落,減壓病,長骨骨折脂肪血栓,氣栓子);紅細胞異常(紅細胞增多癥);血小板異常(血小板積聚度增高,血小板增多癥);白細胞異常(白血病);凝血因子異常(DIC,高凝狀態)。
五、一些繼發因素:腫瘤(癌栓子,腫瘤壞死或侵襲動脈出血)
1、頭暈。中老年人中風前兆,會反復出現瞬間眩暈,突然自覺頭暈目眩,視物旋轉,幾秒鐘后便恢復常態,可能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俗是中風的先兆,應及早診治,防止中風發生。
2、肢體麻木。中老年人出現肢體麻木的異常感覺,除頸椎病、糖尿病外,如伴有頭痛、眩暈、頭重腳輕、舌頭發脹等癥狀,或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或腦動脈硬化等疾病史時,應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風發生,突然發病或單側肢體乏力,站立不穩,很快緩解后又發作要當心。
3、眼睛突然發黑。單眼突然發黑,看不見東西,幾秒鐘或幾十秒鐘后便完全恢復正常,醫學上稱單眼一次性黑朦,這是中老年人中風先兆常見的癥狀,是因為腦缺血引起視網膜缺血所致。中風的又一信號是反復發作、眩暈欲吐、視野縮小或復視。
4、原因不明的跌跤。由于腦血管硬化,引起腦缺血,運動神經失靈,可產生共濟失調與平衡障礙,而容易發生跌跤,也是一種中風先兆癥狀。
5、說話吐辭不清。腦供血不足時,使人體運動功能的神經失靈,常見癥狀之一是突然說話不靈或吐辭不清,甚至不會說話,但持續時間短,長不超過24小時,應引起重視,還有原因不明的口角歪斜、口齒不清或伸舌偏斜都要注意。
6、哈欠不斷。如果無疲倦、睡眠不足等原因,出現連續的打哈欠,這可能是由于腦動脈硬化、缺血,引起腦組織慢性缺血缺氧的表現,是中風病人的先兆。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廣東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寧飛鵬
男,主治醫師,醫學碩士;祖籍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磁窯鎮西太平村。任廣東省中醫院脊柱專科科研秘書、重點專科秘書;
自2000年開始學習中醫特色療法治療脊柱病,2005年開始全日制跟隨師父林定坤主任醫師學習脊柱病的中醫治療理念與方法;并在此先后獲得周秉文教授、黨耕町教授、石仰山教授、施杞教授、孫樹椿教授、薄智云教授、俞云教授、韋以宗教授的指點。
連續2年獲得鄧鐵濤中醫人才基金(2008、2009),3次獲得特色療法獎(2006年溫通督脈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2010年前屈滾腰法治療老年重度腰椎管狹窄癥、2011年微針療法治療急性棘上韌帶損傷型腰扭傷),2010獲得中國中醫外治法大會優秀論文獎。
擅長:脊柱病預防與康復培訓、頸性頭暈頭痛的體質預防調養、大角度前屈拔伸牽引法治療中老年重癥神經根型頸椎病、前屈滾腰法治療腰椎管狹窄及腰椎滑脫癥。